用心重走解放路 用笔书写新时代

访问次数: 109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6-03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遥望烽火岁月,书写时代变迁。5月27日-31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刚刚落幕不到一周,由中安在线、上海东方网、中国江苏网、浙江在线组成的长三角主流新媒体采访团就踏上了“重走解放路、奋进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采访之路。

  一周来,采访团兵分两路,北上南下,沿着70年前解放战争的路径,探访新时代的变迁,用实际行动践行“四力”,履行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媒体责任。

长三角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智能物流设备企业

  缅怀历史 追寻解放战争的红色足迹

  合肥市渡江战役纪念馆、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渡江解放第一村……沿着安徽的红色印记,采访团重温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赢得胜利的光荣历史。

群心村纪念渡江战役的展厅。

  “迎着滔滔江水与隆隆炮火,万船齐放,直取对岸。”在百万雄师过大江铜陵江段“渡江第一船”的登陆点——群心村,“渡江第一船”的巨大铜雕塑,将采访团拉回到70年前那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

  “万亩芦荡碧如海,夹江十里鱼成行。新楼民筑平地起,条条油路任车行。”这是一位诗人在看到如今的群心村写下的诗句。70年前的群心,在炮火纷飞中铸就英雄历史;70年后的群心,围绕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成为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

渡江战役总前委蚌埠孙家圩子纪念馆村

  在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蚌埠市的孙家圩子,邓小平亲自组织拟定了渡江战役的纲领性文件《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这里一度成为渡江战役的军事指挥中心和华东地区的政治决策中枢而名垂青史,成为军史乃至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一环。

  在红色景点,采访团记者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并重温入党誓词。“70年前,在这场决定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战争中,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接受血与火的洗礼,而后方群众的奋勇支前,为革命的胜利同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来自上海东方网的记者刘轶琳深有感触地说,参观完这几处历史遗迹后,对历史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在新时代,更要牢记那段烽火岁月。

    产业融合 感受一体化下的“加速度”

  了解了烽火历史,在看新时代的产业发展,更能感受到新中国成立带来的历史巨变。在产业探访中,“融合”成为最大的关键词,长三角产业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芜湖市南陵工业园区,一间一万六千平的厂房里,工人们正热火朝天地安装着智能物流设备。这个供应中通全国各基地的智能快递分拣设备的生产基地,原先设立在苏州,随着南陵全国快递科技创新试验基地建设,企业将基地逐步搬迁到南陵。从苏州到南陵,一个企业生产基地的变迁,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缩影,见证着安徽积极对接长三角,构筑开放新高地的姿态。

  “从地图上看,南陵和‘中国民营快递之乡’杭州桐庐的直线距离仅175公里,地处合肥、南京、杭州都市圈内。”浙江在线记者李鹏感慨,就在一年前,这个工厂的生产基地还在苏州,今年8月新厂房就能在安徽投产,这体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的加速度。

  5月22日在芜湖举行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进一步点燃了长三角一体化的热潮。合肥企业华米科技就是应邀参加首届长三角一体化高层论坛的企业之一。

华米科技推出的智能手表。

  “充分利用长三角人才和产业资源优势,提升华米科技的全球核心竞争力。”公司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华米科技计划在上海、南京地区设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和分公司,利用好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绿色发展探访长三角生态“后花园”

  长三角一体化蕴藏巨大红利,作为长三角生态后花园,安徽的生态优势充分彰显。

南陵霭里。

  在安徽芜湖的南陵县,隐藏着一个谐音“爱你”的美丽村落——霭里村,这个有着“安徽香格里拉”之称的村落森林覆盖面积高达87%,是华东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和原生态景区。受益于长三角一体化,来这里休闲度假的沪苏浙游客迅猛增长。

  在这里采访时,采访团一行遇见来自上海的游客沈浮一,沈先生已经在霭里住了五天,他说霭里最吸引他的就是原生态的风景。随着江浙沪周边民宿的饱和,像沈先生一样来安徽寻找乡愁的长三角游客越来越多。据霭里所在烟墩镇镇政府统计,去年一年来霭里的游客数量达12万人次,其中20%来自江浙沪。

  真正留下来、住下来的游客也在逐年增多。“以前高铁没开通,许多江浙沪游客是去九华山顺便路过这里看一下。”烟墩镇副镇长彭丽说,高铁开通后,很多游客是专程过来,而且真正住了下来,带来更多效益。

航拍铜陵西湖湿地公园。

  安徽的绿色发展让采访团记者印象深刻。在我国,湿地大都位于农村或偏远城郊,而在铜陵,城中央就有一处湿地公园——西湖湿地。西湖湿地是铜陵市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人与自然亲密融合的城市湿地景观,让坚硬的古铜都变得温柔缱绻。

  “我们都知道铜陵是老工业基地,但没想到这样一个资源型城市,市中心居然是一片巨大的湿地,铜冶炼厂生产出的废水可以养鱼。”浙江在线记者李鹏采访后说,安徽的绿色转型十分令人惊叹。

    文化合作 构筑长三角共同精神纽带

  文化是长三角共同的精神纽带。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沪苏浙皖,在新时代文化创作上有着更深层次的合作。黄梅戏历史上第一部小剧场作品《玉天仙》正是由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与杭州鸿艺文化公司共同投资创排。借助崭新视角,让古老的故事抵达当下,与时代碰撞产生思考,《玉天仙》一经演出获得了广泛好评。

位于安庆市市中心的黄梅戏会馆里,座无虚席,小剧场剧目《女驸马》正在演出

  在安庆黄梅会馆,采访团欣赏了传统黄梅戏,“在这里,老百姓每天晚上都能看到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演员,欣赏到这么高品质的黄梅戏表演,真是文化惠民的好举措。”李鹏说。

  蚌埠市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是全国最大的露天博物馆,收藏了450栋不同地区传统民居建筑。博览园位于龙子湖畔,园内古木成群,绿草茵茵,山环水抱、花繁树茂,环境十分优美。

蚌埠的“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

  来自江苏网的记者徐洁被园区里各式各样的精美建筑深深地吸引,一边走一边不断用手机拍照,她告诉记者,“湖上升明月”这个名字非常优美,具有诗画意境,又展现了出乡愁的内涵,古民居正是“记得住乡愁”的最好载体,“我一定会好好地向江苏人推荐这个博览园。”

  “解放,让中国人民重新主宰自己的命运;解放,让我们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解放,激活了华夏儿女改天换地建设家园的活力;解放,使我们的国力充分增强、民族更加自信、人民更加幸福。”中安在线总编辑王根喜在采访手记中写道,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节点回望历史,会更加明白“解放”二字,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深刻意义。

  70年前,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战士抛头颅洒热血,为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重温70年前的革命历史,让我们更加了解革命战争年代的艰难困苦,也更加坚定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雄心壮志。 (记者 王根喜 吴樾 黄娜娜 彭旖旎 苏艺 史睿雯 张毅璞 吴洋 聂静洁 刘玉才 许梦宇 朱晓桐 郑强强)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