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全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苏浙沪皖三省一市进入全面提速的“一体化”发展新阶段。下好长三角“一体化”这盘棋,要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把长三角打造成为国家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紧扣两大“关键词”。“一体化”和“高质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两大“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一体化”,就是要抓好统筹协调,共建共享、美美与共,加强各领域互动合作,通过一体化更多形成合力,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坚持“高质量”,就是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大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转型力度,孕育更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惊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长三角拥有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占全国的44.7%,获得的国家科技成果奖占全国的48.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的28.9%,多项创新指标达到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强化创新驱动,充分整合资源禀赋,主动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推动上海与全球科创中心、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及其他城市产业创新中心的统筹发展,着力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打破跨区域壁垒。区域一体化的本质,是实现资源要素的无障碍自由流动和地区间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去年,苏浙沪皖共同组建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一批民生服务工程,推动共建G60科创走廊等一批区域合作平台,G60科创走廊9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跨省市“一网通办”。今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深化改革,打破跨区域的各种壁垒,破除观念和行动上的障碍因素,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释放一体化新红利。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推进生态保护一体化。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长三角地区人口密集、经济活跃度高、生态环境压力大。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长三角建设的突出位置,引导产业有序分工和布局,坚定不移落实主体功能区政策和制度,建立区域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模式,促进资源管理和环境整治的联合与协同,探索地区间上下游差异化多元化的生态机制,实现生态环境共建、共管、共治、共享。(桂运安)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