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安徽文明网、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期,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开始对外公示。这其中,坚守山野几十年换得荒山变绿岭的老护林人高青旺、退而不休坚持到贫困地区教育扶贫的老教师叶连平、被寻访多年却始终不露面的好人“李记”许惠春、敬业奉献的大国工匠朱恒银、淮河岸边的义务救生员冯根银等十人(组)入选其中。
道德的光芒像空气一样平凡而珍贵,模范的事迹构成了一幅民族奋斗不息的“英雄谱”。这些公示的全国道德模范安徽候选人中,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曾牵动多少人的心弦,一句句朴实的语言向人们诠释着向善行善的大爱恒久之道。他们可亲可敬可学,正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身。
●身边的感动乡村之光点亮未来
清晨太阳升起,位于江边的安徽省和县乌江镇卜陈村也醒了过来。伴随着鸟鸣啾啾,村里的留守儿童未成年人之家传出琅琅的读书声,91岁的叶连平老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这位年愈九旬的老人被誉为余热生辉的“乡村烛光”。他从2000年开始自掏腰包创办“留守儿童之家”, 20年来共培育1000余名留守儿童,不仅一分钱不收,用电、用水还免费提供,稿纸、学习资料也是老人骑着自行车上县城买的,在孩子们学习生活上花光自己30余万元积蓄。
“我只想追赶时间……”,他说,希望自己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是在讲台上。
在中国版图上,有这样一个地方,爷爷种树,儿子种树,孙子还在种树。在这个地方,所有人都认同这样一种价值观:如果没有树木,人类会怎样?如果没有森林,地球会怎样?他们无法想象这一天。他们是安徽省滁州市皇甫山国有林场的建设者。高青旺家庭便是典型代表。
60年来,高青旺一家四代人接力传承,将一穷二白的荒山野岭变成六万亩人工林场,实现了从一棵马尾松建成万亩林场的绿色奇迹。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青旺说,皇甫山林场早已成为他们的眼睛和生命。
28张汇款单,最早的一笔从1984年捐的20元,最近的一笔是2016年向安庆民政局捐的5000元。青海玉树地震捐款3000元,甘肃舟曲县中国红十字会捐款3000元,中国红十字总会捐款5000元…而捐款人许惠春老两口生活在一套只有60平方米的房子里。水泥地坪光秃秃地放着几件油漆斑驳的家具。老人的三个儿子生活都不富裕有,但老人却很少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许惠春留给儿子们的只一穷二白,甚至他的安葬费,都是三个儿子凑起来的。
一生宁静淡泊,一世高风亮节。许惠春走了,但是他的大爱却留了下来,留在了我们每一人的心中。
和叶连平、高青旺、许惠春一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安徽候选人中,或乐于助人,或坚守岗位,或孝老爱幼,用责任与坚守诠释了新时代的道德风尚,谱写江淮分水岭上的“塞罕坝精神”。
●模范的推举可敬可亲可学可信
近年来,我省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出了学习模范、争当好人的良好社会文明风尚,让道德文明成为了每一个安徽人的追求.
——合肥市建立市、县(区)、街(镇)三级道德模范选树机制,形成层层选、广泛推的良好氛围;按月评选“合肥好人”,为道德模范选树建立资源库。动员广大市民选树身边的典型,确保选树的道德模范可学、可信。
——马鞍山市着通过关心关爱,较好地解决了道德模范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广大群众学习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市民表示积极投入精神文明建设,向道德模范学习,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讲道德,做好人。
——滁州市积极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表率作用,让道德模范成为家喻户晓的社会名人。李宏祥组建的“李二宝志愿服务队”成为志愿者与群众之间的一座桥梁,带领身边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扶贫帮困、慈善捐助、支教助学、义务献血、器官捐献、义诊义演等公益活动。
——宿州奖励模范先进典型,颁发道德模范礼遇卡,让有“德”者有“得”,表彰道德模范,在全市营造共同尊崇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推动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宣城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现场观众和好人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宣城好人”榜单的发布,并通过多种形式讲述好人故事,凝聚道德力量。
——池州在各地各单位广泛开展全国、安徽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先进事迹宣传学习活动。淮北、安庆、阜阳等各地进行道德模范进校园活动,让道德模范走进校园,激励广大学生学习。
无论是资源库、礼遇卡还是报告会,都只是宣传道德模范的一种形式。而真正深刻的,是这些模范身上彰显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范,更在新时代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榜样的旗帜让“美德”辐射更多的人
303名候选人中,安徽有10人(组)入围。名单公示之后,安徽各地反响热烈,网友积极转发、不停点赞。网友说,
安庆石化报老编辑说,作为三十多年前“李记”新闻事件的亲历者,这种情怀无以言表。许惠春老人今天以这样方式呈现更有意义感谢谜底带给我们,如此澄明干净的惬意,穿越无声的静好,以及自我回望的自得。
淮北市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科科长焦洋表示,一个道德模范就是“一面旗”,每个人都生于平凡,心怀梦想。我们应向他们看齐,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行动去诠释新时代精神的内涵。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得是一直坚持做好事。”芜湖市南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主任吴宗高认真学习了这些道德模范候选人的事迹,心中涌动和翻腾着阵阵暖流。他表示,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完善该县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礼遇帮扶、激励嘉许等机制,让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天长市文明办工作人员李镰表示,他们无怨无悔援藏历程,倾情奉献三尺讲台,诠释了敬业奉献,砥砺奋进的时代内涵。每次和这些模范人物相处,交谈,都有一种如坐春风的特别感觉。他们的话语虽然常常朴实无华,却时时会提醒我们思考:在这个激荡的时代,正确的人生道路应当怎样去选择。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学生赵川告诉记者,他生活在一个不大的城市里,因为专业关系,这些年结识了许许多多的道德模范,也因此有机会分享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人生故事。道德模范其实并不远,就在我们身边。
网友zoe说,当当人们在问自己“这个事该怎么做?到底能不能做”的时候,道德模范就是一个参考。因为道德模范背后,是无私奉献的精神,是爱岗敬业的精神,是乐于助人的精神。
群众纷纷表示,道德模范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们或许在生活中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但是又有几人可以数年乃至数十年如一日呢?一个人影响一群人,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一个课堂传递一种力量,一个故事树立一面旗帜,最终让“美德”“正能量”辐射更多的人。
●树立道德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是社会的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近年来,安徽各地通过引导群众参与学习,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宣传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传播文明道德理念,引导良好风气。道德花朵在大地绽放,文明种子撒播各地,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良好社会风尚。
道德模范是群众精神前行的灯塔,是当前时代的楷模,是社会文明的旗帜。他们承载着鲜活的价值观,是社会道德建设的排头兵,体现着人民群众的认同、社会崇尚、时代呼唤的价值取向。他们是我们全社会文明的标杆,是平凡生活中的先进典型。
省文明办有关负责人表示,选取道德模范的过程,能够普及基本道德规范、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成为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的过程,在全社会掀起学习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争当道德模范的新热潮,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提供道德支撑、凝聚强大力量。
正是叶连平、高青旺、许惠春等道德模范的带动下,江淮大地劲吹乐善好施、助人为乐,自强不息的社会新风尚。 (记者 顾继月 实习生 冯东亮)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