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让“独创独有”成为安徽创新的“硬核”

访问次数: 86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9-16

[字体: ]

    “小太阳”、量子、同步辐射……在7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媒体开放日上,以“独创独有”引领技术创新成为代表们聚焦的热点。

  “独创独有”是原始创新的诠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自2000年设立以来曾经多次空缺、连续空缺。而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最能反映与体现原始创新能力。近几年来,原始创新按下“快进键”,从2013年起连续六年都有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侧面反映中国基础研究重大成果持续产出,也意味着我国基础研究近年来接连取得公认的重大进展,这主要得益于我们的“独创独有”。

  “独创独有”腰杆才会硬起来。1月14日,省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东在省“两会”上说:“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作为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院长,陈学东近年来率领团队瞄准石油化工领域重大装备国产化问题,在“卡脖子”地方下功夫,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的“独创独有”,别人就会“卡你脖子”,让你不能“好好呼吸”,让你腰杆硬不起来、直不起来。打铁需要自身硬,创新需要“原始”强。

  “独创独有”是创新的发力点。原始创新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可以讲,只有在“原始”高原上才能产生创新高峰。“抓主要矛盾”,在大众创新的今天与明天,把“独创独有”作为创新的重要抓手,在“原始”上攻关。

  “独创独有”要成为安徽创新的“硬核”。省委书记李锦斌曾在接受新华社等中央媒体集体采访时表示,创新是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创新已经成为驱动安徽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应该讲,安徽在技术创新上已拥有一定数量的“独创独有”,这是我们接续创新的资本与资源。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创新无止境,创新的竞争十分强烈,只有矢志不渝地创新,只有在“独创独有”上继续奋斗拼搏,才能让“遗传基因”一直传下去,让创新成就与成果惠及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的建设。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