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70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马毛姐

访问次数: 1499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09-27

[字体: ]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70年,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共同经历腥风血雨,共同走上康庄大道。

  70年前的那场战役,足以让一个小女孩改写命运,并在暮年之时将战火带来的荣光刻进她的皱纹。

  回忆往事,老人依然激动,想要给记者展示她右臂子弹擦过的伤疤,这伤痛的印记是命运的馈赠。

  天气寒冷,一旁的保姆不让她解开棉衣,她却坚持,像又回到了14岁时的模样,解放军不让她上船,她却偷偷上船……

以马毛姐原型设计的雕塑
14岁参加渡江突击队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天险,打响了著名的渡江战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当时年仅14岁的安徽无为渔家女孩,参加了这场战役,她就是被评为渡江战役“一等功臣”,并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马毛姐。

新中国成立后,渡江英雄马毛姐成为合肥伞厂工人

  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无为县马家坝村,生长在江边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离长江仅五六里。马家坝靠近长江,沟汊纵横,湖泊密布,百姓大多以捕鱼为业。马毛姐家里除了低矮的小茅草屋和几亩薄田外,还有一只用以捕鱼的小木船,这就是全部家当。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长江北岸无为地区,在无为的大小村落里,驻扎着20万准备渡江的解放军。无为民众挑米担柴,修路挖河,征用船只,忙着各项支前工作。当时,年仅14岁的马毛姐也积极参与其中,跟着哥哥去听动员会,并报名参加了渡江突击队。

马毛姐给孩子们讲渡江战役的故事

  在渡江战役准备阶段,无为四县(当时无为地区分为无为、临江、湖东、无南四县)共有100万人次从事了修路、挖河、抬担架、运输、站岗、放哨等各项支前工作。每天仅运输粮草就需民工5000人,持续40天。无为人民和解放军一起,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奉献。

马毛姐讲述渡江战役经历
“哥哥扯帆我掌舵”

  1949年4月20日夜,渡江战役正式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其中百万雄师“渡江第一船”就是从无为县白茆洲出发的。

  当天晚上,马毛姐和哥哥划着船与其他3条船组成渡江突击队,载着30名解放军战士向长江南岸进发。当时,由于她年龄太小,上船被拒。

1949年7月15日,皖北日报首次刊发马毛姐英雄事迹的文章

  据马毛姐后来回忆:“一个挎盒子枪的解放军见我是个小姑娘,说:‘这怎么行,很危险,你不怕吗?’我说:‘我不怕死。我会掌舵。我会划水。’我哥哥的眼睛不好,在船桅杆边扯帆,我一手掌舵,一手划桨,就这样,船只快速地向南岸破浪前进。”

1949 年11月30日,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马毛姐作为受邀代表参加会议

  据马毛姐说,她的右臂中枪受伤,但仍然坚持撑船,40多分钟后,船只到达长江南岸。马毛姐的英雄事迹,是在渡江战役中无为人民英勇献身的一个缩影。

马毛姐讲述在渡江战役中胳膊上留下的伤口

  在渡江作战期间,无为地区共有3000多名水手与人民解放军一起,冒着敌人的炮火抵达长江南岸。他们中有的负伤仍然英勇奋战,不下火线,有的将生命永远献给了人民解放事业。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借用陈毅元帅这句话,完全可以说:渡江战役的胜利,是无数像马毛姐这样的老百姓用小木船划出来的。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徽省工作委员会为马毛姐颁发的奖状

  渡江战役胜利后,马毛姐被授予“一等渡江功臣”“支前模范”称号。据统计,在渡江战役中,无为地区共涌现出特等渡江英雄2人,特等渡江功臣1人,一等功臣296人,二等功臣429人,三等功臣973人,四等功臣499人,永载革命史册。

参加毛主席宴请

  1951年9月20日,马毛姐收到毛泽东主席发来的请柬,她和其他代表一起在领导的带领下,高兴地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9月29日晚,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设宴欢迎进京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成员。宴会上,马毛姐被皖北区代表团选为代表向毛主席敬酒。

1952年,马毛姐写的日记

  10月3日,在怀仁堂,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与各地代表一起看戏。马毛姐做梦也没有想到, 她竟坐在毛主席和周总理中间。开演前,周总理指着马毛姐,低声向毛主席说:“主席,她就是您邀请来的渡江小英雄。”

  第二天,毛主席又派车把马毛姐接到中南海。席间,主席说:“你这么小就这么勇敢,不怕牺牲,很了不起,但不要骄傲,不要翘尾巴。”并不时为她夹菜,叫她多吃点儿,还问她识不识字,想不想在北京读书。可那时她因年纪小想家,再加上省里已安排她回到安徽去上学,所以没有留在北京。

马毛姐获得的一等功布标

  北京的秋天比较冷,毛主席看马毛姐衣服单薄,叫工作人员给她买了一套藏青色呢子服和学习用的金笔等物品。临别之时,毛主席将这些学习用品和一本精致的笔记本赠给她,并在扉页上写着:毛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使马毛姐感到遗憾的是,毛主席送给她的珍贵物品,她为了慎重,特地装入一个木箱锁好,存放在无为县乡下老家。1954年发大水时,受灾严重,她那装有毛主席赠送物品的木箱也被洪水冲走了。灾后当地政府曾组织人仔细寻找,始终没有找到。每当谈及此事,马毛姐总是自责不已。

参加渡江战役时马毛姐穿的棉袄

  如今,已逾杖朝之年的她,对于如今的幸福生活,仍不禁感叹“都是党和人民给的”。周末的时候,她会和儿孙们打打麻将,保持用脑。每天都会在社区遛弯,她也会跟周围的人们谈起那些以往的经历。用马毛姐女儿的话说,“只能说我母亲是幸运的,参加渡江战役的人,太多人牺牲了,而我母亲幸存了,所以才有今天。” (安徽摄影家协会推荐作者:马启兵,综合整理:刘玉才)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