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阅兵式,在空降兵战车方队里,有一位来自合肥市肥东县撮镇镇的40岁老兵,他是空降兵某部三级军士长叶有义。
这是叶有义第4次参加阅兵式了。2009年10月1日,他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2015年9月3日,他参加了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2017年7月30日,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朱日和沙场大阅兵;今年10月1日,他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
叶有义1999年参军,在部队里摸爬滚打了20年。从2005年新型空降兵战车列装以来,叶有义始终坚守在装备维修保障岗位上,他凭借一股韧劲和钻劲,练就了识故排障的硬功夫,对战车“里里外外”如数家珍。
直径3毫米的发动机皮带线绳脱落,他能在轰鸣的马达声中分辨出微小的杂音;传动轴螺丝松动,在战车熄火的瞬间,他能敏锐地抓住一丝异响;旁通阀固定卡片不紧固,他根据变速箱里的共振声响,便能判断出故障原因……作为空降兵首批装甲装备修理工,叶有义的技艺熟练,对故障手到病除。
对装备方队来说,阅兵主要是检阅装备。而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关系到训练能否正常进行,更关系到阅兵的成败。像叶有义这样甘居幕后的技术保障人员,是受阅战车方阵的幕后英雄。
34.56秒、96米,在天安门前接受检阅时,从敬礼线到礼毕线一共96米,战车要保持每小时10公里的等速前进,用时34.56秒。为了保证精准无误,在此之前,官兵们刻苦训练,战车也加装了科技设备,进一步解决骑线、标齐、卡距、等速等难题,确保所有的距离误差精确到厘米,所有的时间误差精确到毫秒。
作为修理工,叶有义在随方队接受检阅时必须待在舱内。 “在战车里,当我透过窗户看到天安门时,心里异常激动,又倍感亲切。 ”叶有义说。
多年来,叶有义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十分有限,他几乎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部队。他先后荣获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以及其他各类荣誉。(通讯员 赵杰 程阳群 记者 许蓓蓓)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