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开展省“两院”专项工作报告专题询问

访问次数: 2012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19-11-29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法院“执行难”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11月28日,安徽省人大常委会举行联组会议,审议省高院关于全省法院解决“执行难”工作情况的报告、省检察院关于全省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和刑事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省高院院长、省检察院检察长,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银保监局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省高院、省检察院分管负责人接受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省人大代表的问询。

专题询问现场

专题询问现场

  问:在新的形势下,我省法院将如何进一步健全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

  答:一个着眼点、两个层面、三个路径

  “近年来,全省法院发起‘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解决‘执行难’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做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请问在新的形势下,我省法院将如何进一步健全解决‘执行难’的长效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洪禹候十分关心如何下一步我省法院如何解决“执行难”问题。

  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董开军回答了洪禹候委员的提问,经过三年的努力,安徽法院同全国一样,“基本解决执行难”阶段性目标已经如期实现,今年开始向切实解决执行难迈进。“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是一项根本性的紧迫任务,在这方面我们作了一些思考和探索。概括起来,就是‘一个着眼点、两个层面、三个路径’。”

  董开军介绍,一个着眼点,即着眼于“切实解决执行难”这个新目标。两个层面,即“内”“外”两个层面。“内”主要是法院自身需要建立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外”主要是法院之外,需要各有关方面建立的支持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三个路径,即如何推进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建设的三个方向性抓手:一是抓贯彻落实,即贯彻落实好中央及最高法院最新部署要求;二是抓巩固发展,即巩固发展安徽法院“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成果;三是抓改革创新,即改革创新执行工作机制。

  董开军表示:“安徽法院一定能尽快建立起成熟稳定的执行工作长效机制,踏平坎坷成大道,早日在江淮大地切实解决执行难,为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问:我省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动我省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

  答:强化使命担当、研究找准破题路径、强化建议刚性、加强跟踪监督

  “对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实施法律监督,是宪法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我们从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和我们的调研工作中了解到,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监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同时,也还存在着监督刚性不强等问题。我省检察机关如何进一步补短板、强弱项,扎实推动我省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石德和就下一步我省将如何推动检察机关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提出询问。

  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薛江武回答了石德和委员的提问:民事执行难曾经被称为“天下第一难”。长期以来,中央、“两高”都十分重视。这几年通过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完善立法,开展为期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专项活动,取得了显而易见的工作成效。但成绩不能高估,执行难仍没有从体制机制上得到根本解决,存在反弹的可能性。

  “我们将主动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严格按照高检院‘切实加强民事执行活动监督,推动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工作要求,在国家治理大格局下,推进谋划执行监督工作,助力法院解决执行难问题。”薛江武说。

  薛江武表示,首先要贯彻中央决策和部署,强化使命担当,主动作为,通过提高办案质效,促进民事执行活动更加规范高效。畅通案源渠道,加大对执行行为监督力度,坚持监督案件与查办司法腐败问题并重。同时,研究找准破题路径,强化建议刚性。在开展立法研究、提出立法建议上下功夫,在提升建议质量、增强可操作性上下功夫,在加强跟踪监督、强化实效性上下功夫。此外,全面优化队伍建设,强化监督能力。

  问:如何进一步深化信用联合惩戒?

  答: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加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各类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解决‘执行难’要深化与联合信用惩戒部门的惩戒联动,全方位形成打击合力。”省人大代表翟培敏提问:我省发展和改革部门在推进失信联合惩戒中,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进一步深化信用联合惩戒?

  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说,近年来,按照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聚焦执行难问题,加强省市和部门联动,建立和完善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以来,全省有7.6万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偿还债务或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落实国家及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助力解决执行难问题。”张天培说省发改委将进一步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进一步强化信用信息共享应用,充分发挥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主枢纽作用,加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各类信用信息归集共享;进一步开展失信问题专项治理。

  问:在办理刑事、民事执行监督工作中,如何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利益和民营企业家权益?

  答:强化平等保护、强化对怠于执行的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强调,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切实保障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省人大常委会委员蒋厚琳提问:我省检察机关在办理刑事、民事执行监督工作中,如何依法维护民营企业利益和民营企业家权益?

  省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张棉表示,在刑事、民事执行监督环节,全省检察机关根据高检院的部署,先后开展了非公经济立案监督、涉民营企业案件羁押必要性审查专项活动,民事执行监督推进年活动。2018年以来,办理涉民企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104件,提出变更强制措施建议94件,被采纳92件。对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案件提出民事执行检察建议47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张棉说,下一步省检察机关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的“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精神要求。在刑事执行监督中以专项活动为牵引,强化平等保护,继续深入开展涉非公经济立案监督专项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侦查监督,聚焦查封扣押冻结民营企业财产不当等情形;全面履职为保障,强化综合保护,强化刑罚执行变更监督,强化财产刑执行监督,强化对监管场所安全的监督,强化社区矫正监督。在民事执行监督中,强化对怠于执行的监督,强化对违法违规执行的监督,强化对执行程序违法的监督。(记者 汪乔 符秀云)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