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上学路

访问次数: 131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05-20

[字体: ]

  适龄儿童入学,在今天看来很平常,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却只是有钱人家孩子的专属权利。

  我的母亲出生在1949年,她常为自己是新中国的同龄人而自豪,更为少时能上学读书倍感庆幸。

  母亲在家排行老小,上有四个哥哥。起初,外祖父凭着一手制作蜡烛的好手艺,带着家小辗转来到县城定居。后来因患腿疾,只能靠卖些炒货挣些零钱。外祖母则靠帮人家带孩子,浆洗衣服贴补家用,日子艰辛可想而知。兄妹5人中,仅大舅念过两年私塾,后因家境艰难而辍学。母亲因生在新中国,加之兄长们的帮衬,才得以上学读书。

  母亲的童年令人唏嘘,4岁时,外祖父去世;小学毕业时,外祖母也去世了。孤苦伶仃的母亲,便跟着哥嫂生活。好在我大舅通情达理,抑或是深知辍学之苦,即便节衣缩食,也让这个小妹妹继续上学。这在当时拮据的生活条件下实属不易。母亲说,虽然穿着补丁衣服,吃着馒头咸菜,但只要能上学读书,她便不觉得苦。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使母亲得以被招工进入军工厂工作。我时常想,母亲后来要不是不忍再给哥嫂添负担,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她的人生也许会更加精彩。

  母亲酷爱读书。直到今天,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依然是:“幸亏生在新社会,上过学念过书,不然生活可就少了很多乐趣。”小时我常看到,繁重的工作家务之余,即便很累,母亲仍会拿起书翻看几页。我曾不解地问母亲:“您忙了一天还看书,不累吗?”母亲合上书笑着告诉我,读书对她来说是最好的休息和放松的方式。书香常伴,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内心的满足。

  虽然那时我似懂非懂,但却记住了这句话。很快,我上学了,能独立阅读时,我便读懂了这句话。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真切地体悟到: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一言以蔽之,母亲那一代,上学读书靠机缘。

  我出生在城市,加之父母都有工作,所以适龄入学,便是很自然的事。我上小学五年级(1986年)时,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首次将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上世纪90年代,教育领域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重返课堂,已不仅仅是学生的专属权利,人们可以基于个人发展、工作需要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各种形式的学习,诸如自学考试,成人教育,远程教育,以及各类执业资格考试等。学习知识,获取技能,已悄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而国家助学金制度,公务员招考制度,更体现了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凸显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我们这一代,上学读书凭兴趣,按需所选。我的外甥于2006年出生,恰逢新的《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及。

  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孩子们不仅衣食无忧,而且享受了比以往更多更好的教育资源。多媒体、大数据助力教学,使得教与学呈现立体化、多元化。课余,无论是乐器演奏、书法才艺,还是计算机编程、体育竞技……只要孩子感兴趣,都会达成所愿,家长都会全力支持。

  外甥小学毕业时,就已取得钢琴十级证书和市级中小学生网页制作与设计(小学组)二等奖等诸多证书。这即便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也是想都不敢想的,更不要说母亲他们那一代人了。外甥这一代人,多才多艺,全面发展。

  三代人的上学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70年来伟大祖国的发展和变化,也正是基于祖国的繁荣富强,百姓的上学路才能越走越宽,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我深信,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

  (第十届“省直机关读书月”之“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三等奖)(新月)

 

    信息来源:安徽机关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