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委编办坚持将事业单位改革与党政机构改革统筹谋划、同步实施,紧扣改革要求,优化整合机构,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促进事业单位回归公益职能,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质量。
一、聚焦方向、整体推动,不折不扣落实规定动作。一方面,坚持“三项原则”完成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坚持“标准一致”原则,将单位职能和社会功能作为事业单位分类的“金标准”,严格把握分类政策,采取撤销阳信县招待所事业单位建制、剥离生产经营职能改革路径。坚持“人编同调”原则,研究人员编制分流方案,迅速组织编制调配和人员选岗,涉改人员顺利安置到位。另一方面,抓实“四个重点”高效完成承担行政职能类事业单位改革。做到应改尽改,将完全、主要和部分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全部纳入改革范围,与机构改革统筹推进、同步实施,根除“事业局”。做到机构精简,整合承担行政职能的副科级事业单位,整合撤并19个副科级以上单位。做到人员转隶,全面完成涉改人员划转交接,联合组织、人社等部门,加快推进实施,顺利完成22个涉改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转隶工作。
二、配套联动、多点着力,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一是理顺涉改人员经费来源,解决遗留问题。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将原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原县市政工程管理处、原县建筑工程管理局等7个自收自支或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整合重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单位经费形式明确为财政拨款。二是出台“三定”方案,规范事业单位管理运行。及时开展涉改事业单位职能机构设置方案制定工作。目前已完成18个事业单位“三定”方案批复工作,其中完成涉改直属事业单位8个。三是进一步完善代管事业单位工作运行机制。针对机构改革后代管部门和被代管事业单位工作运行、职责划分等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建立由县委编办牵头的工作协调机制,对发现的职责不清等问题,集中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四是做好改革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管理和业务范围清单编制工作。督促主管部门牵头做好所属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改革以来,办理事业单位法人设立登记40余个、变更登记30余个、注销登记60余个。编制《全县事业单位业务范围清单》,全县事业单位全部完成业务范围清单编制工作。
三、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探索制定改革预案。一是学深学透改革政策。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关于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精神,收集外地先进改革经验,提前对政策口径、实施过程和落实成效等工作经验进行学习借鉴,为改革深入推进奠定理论基础。二是深入开展改革调研。以省委编办、市委编办开展事业单位改革调研为契机,深入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等7个部门,对改革意见建议、可能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交流沟通,收集意见建议86条,为下一步启动改革打下基础。三是合理制定改革预案。按照省事业单位改革的原则性要求,结合我县机构编制资源少、碎片化等实际问题,聚焦公益导向、问题导向和有利于工作导向,初步制定了改革预案。同时对改革预案可行性进行充分论证,确保改革工作有组织有步骤顺利推进。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委编办将按照省和市事业单位改革要求,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组织保障等入手,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强化公益属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为建设“富强滨州”和“水韵梨乡、智慧阳信”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公益服务。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