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严峻考验,合肥市上下“一盘棋”,科学调度,高效抢险
巢湖汛情十分严峻,抗洪救灾贵在科学和神速。自入汛以来,作为合肥市防汛调度的“大脑”和“中枢”,实行市委书记、市长“双指挥长制”,应急指挥部里不眠不休,一道道指令从这里飞速传到一线,一批批群众得到安全转移,一轮轮堤防险情化险为夷……合肥强化会商分析研判,科学调度高效抢险,誓将特大洪灾损失降到最低。
“守住巢湖,就是守住了我国东部重要交通大动脉、华东输电走廊、煤炭运输专线、国省干道,守住了省会合肥、巢湖市和流域内中心镇的数百万人口。 ”巢湖管理局副局长蒋大彬介绍。
“巡堤查险是处置险情、排除隐患的前提。巡堤全天候,查险全方位,不惜一切措施,不留一处隐患。 ”合肥市委主要领导强调。在环巢湖大道上,记者看到每隔数百米就有一个观察棚。观察棚外,鲜红的党旗迎风飘扬,众多人员坚守大堤,巡堤、加固、拉石子、挖沟导流……
为了让防汛隐患排除更精准有效,各县区调动和发挥基层智慧。在合肥市包河区大圩镇,记者看到不同的地段分别安插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旗。据介绍,红色是隐患发现标识、黄色为隐患处置后标识、蓝色为易发生隐患区域标识。 “巡查人员发现渗漏、滑坡、崩塌、翻沙鼓水等现象,立即插上‘红旗’。 15分钟内技术专家赶到‘会诊’。如需处置,1小时内组织防汛应急队伍。大圩镇新民村党总支副书记郑刚介绍。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干群不屈不挠的身影。7月18日晚,暴雨倾盆、电闪雷鸣,巢湖市坝镇河水位急涨,圩堤出现塌方,四十三联圩进入紧急状态!四十三联圩坝长14.9公里,贯穿联河、街道、石塘、湖东四个村,1万余名群众。 “出现严重险情,全员集合,立即赶赴四十三联圩! ”一场紧急“板凳工作会”在沈衙段圩堤上召开,敲定抢险办法,村民们自告奋勇加入抢险。 7月22日中午,沈衙段决口成功合龙。
“我们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 ”坝镇镇党委书记告诉记者。巢湖市和庐江、肥西、肥东、包河等县区干部群众全力投入抗洪救灾。在最关键、最危急时刻,人民子弟兵紧急支援。据统计,截至26日18时,全市参加防洪排涝抢险人员累计达63.44万人次,其中上堤巡查防守干群27.13万人次、公安干警(协警)4.91万人次、消防指战员3337人次。 26日当天,6900余名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战斗在抗洪抢险一线。
“当前,巢湖防汛的最大压力和最大风险是长时间高水位,所以最关键的措施是要迅速降低水位。 ”合肥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汪涛介绍。
7月21日,合肥市委常委会提出:“用好分洪蓄洪举措,力争巢湖水位尽快回落。”7月27日下午,合肥市防汛抗洪抢险应急指挥部综合研判雨情、水情及汛情等因素后,决定打开兆河闸,启动庐江裴岗联圩蓄洪,分洪总流量达150立方米每秒。
“为保证群众的生命安全,保证国家铁路、电网、水库等重要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截至目前,全市已主动启用万亩以上大圩9个、万亩以下中小圩174个,已蓄水15亿立方米。 ”汪涛介绍。
为安置好转移群众,合肥市启动多处安置点。截至26日18时,已转移安置群众140404人,集中安置30946人;组建105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开展医疗卫生保障3621人次。(记者 张鸣)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