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链”协同 驶上高质量发展“新航路”

访问次数: 1670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08-20

[字体: ]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正在建设。记者 李博 摄

  强化创新链,聚焦新需求,让“创新之苗”长成“参天大树”

  走进位于南京市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电子屏幕上“集萃人才,创梦未来”这八个蓝色大字。

  这里是江苏省2013年开辟出的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意在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展厅里陈列着各种产品模型,一台四四方方的样机引起了记者注意。 “别看它外形不起眼,其实这是一台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目前,已进入批量产业化阶段,广泛应用于风电、航空、气象等领域,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也是沪苏两地从基础研究向成果转化,再被市场认可,服务于产业发展的一项最具影响的案例。 ”产研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介绍。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让一市三省优势互补,产研院的服务范围已经不局限于江苏省,而是能覆盖到长三角,甚至全国。 ”院长刘庆说,产研院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产业技术研发和技术转移,服务企业创新发展,构建集创新资源、企业需求和研发能力于一体,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在产业孵化方面,累计衍生孵化近800家科技型企业,转化4000多项科技成果,服务企业累计超过万家。

  发挥区域科创资源密集优势,结合区域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长三角地区加强战略协同、产业链协同、创新协同、主体协同,促进区域创新要素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通长三角创新“经络”,让“创新之苗”长成“参天大树”。

  国际量子学术权威潘建伟团队长期聚焦量子通信技术,在不断取得研发阶段性新突破的同时,也在推动量子技术的产业应用。潘建伟作为股东之一的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科创板正式上市,该公司产品应用于国内已建成的实用化光纤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安徽始终坚持下好创新‘先手棋’,不断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天培说。

  作为长三角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安徽大力推动创新链紧扣产业链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与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联动发展,推进“两心同创”。目前,两大科学中心已经在“墨子号”“天宫二号”空地量子密钥分配专项、共建量子实验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密切合作。

  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安徽构建“高新基”全产业链项目体系,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既获得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又通过引导研发主体“沿途下蛋”加速产业化进度。 4年来,安徽共有41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国家级研发平台突破200家。

  优化产业链,培育新动能,有效配置产业要素推进集聚发展

  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经济开发区的蓝箭航天智能制造基地,天蓝色的厂房惹人注目,一个个火箭模型傲然耸立,工作人员正在发动机装配区进行质检工作。基地一期工程在2018年底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成为国内首个民营火箭和发动机生产制造基地。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促进了这家高科技民营火箭企业迅猛发展。“整个长三角产业链、产业基础,为我们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提供了坚实基础。”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方平告诉记者,目前该企业发动机供应商很多来自长三角城市,技能人才和绝大部分资金支持也都来自长三角地区。

位于浙江省湖州市经开区的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展示的火箭模型。 记者 李博 摄

  长三角地区以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和模式创新需求为导向,聚焦汽车、集成电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升发展,大力培育民用航空、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领域,推动长三角重点产业的优化布局和统筹发展,着力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目前,合肥高新区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将长三角地区作为主要市场。高新区家电四大件约30%销往长三角地区;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国祯环保等企业的产品占据苏浙沪40%的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海特微波、威宇通信等一批企业为长三角相关产业提供电子元器件与组件。

  激发新动能,抢占新高地,安徽推动长三角产业链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打造结构转型升级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风生水起,“芯屏器合”产业集聚领跑有力。京东方10.5代线满产满销,视涯硅基OLED微显示器建成投产,维信诺第六代柔性显示生产线主体结构封顶,合肥新型显示器件整体规模国内第一;集成电路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总投资2200亿元的长鑫集成电路制造基地加快建设,首颗自主研发的国产19纳米存储芯片实现量产,全链条布局加速形成;人工智能展露腾飞潜能,认知智能等细分领域核心技术国际领先,“中国声谷”营收突破800亿元,成功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上半年,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逆势增长8%,4个国家战新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推进,“十大新兴产业”竞相发展,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扩容至26个。

  提升价值链,把握新机遇,打造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在位于南京市的紫金山实验室,千里之外的工业机床操作过程显现在大屏幕上,纤毫毕现,网速流畅,画面清晰,让记者赞叹不已,点燃了大规模工业互联网成为智能制造“新引擎”的美好前景。 “长三角民营经济发达,是建设工业互联网的‘黑土地’。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晨说,目前现有运营商网络无法满足工业场景中的不少应用需求,而长三角一体化网络试验设施,可进行网络先进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可满足系统级芯片、未来移动网络、天地一体化网络、软件定义网络、内生安全体系架构、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大量基础技术和重大试验验证需求,让网络更加稳定可控,推动长三角工业企业更好协同创新。

  作为“新基建”的核心领域之一,工业互联网近年来备受关注。不过,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我国工业互联网仍处在发展初期阶段。跨领域融合与产业链要素合作,将成为未来制造业领域新的增长点。

铜陵精达特种电磁线股份技能大师苏保信(左)和同事一起研究漆包线生产工艺。 记者 程兆 摄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科创+产业”道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以科创中心建设为引领,打造产业升级版和实体经济发展高地,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势,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自从2017年科大讯飞与苏州工业园达成战略合作以来,科大讯飞已在苏州吸引超百名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加盟,诞生了包括“X光安检智能图像识别系统”在内的诸多成果。 “要保持顶天立地的技术信仰和战略定力,努力抵达人工智能的星辰大海,在长三角打造具有全球话语权和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 ”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

  5G、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赋能交通、民生、治理等各领域,催生数字经济加速发展。长三角地区紧紧抓住国家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重要机遇,推动区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和智慧应用融合创新,使信息化成为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引擎。

  “安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拥有较强科技和产业供给能力,有条件打造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省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认为。截至今年6月底,安徽已建成5G基站14253个,近8000家企业与云资源深度对接。(记者 郑莉)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