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财政部近日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明确2020年全国计划招聘特岗教师10.5万名,并且不将教师资格作为限制性条件。
特岗教师是中央实施的一项对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两基”(基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教育部等六部门启动“百日冲刺”行动,将招收40多万名毕业生补充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队伍,而招聘10.5万名特岗教师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招人是手段,留住特岗教师才是根本。特岗教师任教的地区经济实力、教育基础较为薄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师队伍匮乏的问题时有发生。城镇化进程加剧,乡村教师进县城、进名校的情况更加普遍;教育市场化加速,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培训机构的待遇出现了较大落差。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留不住年轻教师,对孩子教育的全面性、延续性都不利。要留人留心,阻止“孔雀东南飞”,必须要有真招实招。
保障特岗教师的薪酬待遇,确保他们“留得住”。提升特岗教师的获得感,稳定人心,保障薪酬待遇是绕不过去的一招,这也是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虽然特岗教师的待遇得到国家财政的保障与支持,却在具体落实中尚不完善,出现过一些问题。去年,某地上百名特岗教师未落实聘任合同、被拖欠半年工资,经媒体报道后才得以解决。特岗教师为基层教育事业、尤其是教育薄弱地区的孩子成长付出了艰辛劳动,不能让他们既流汗又流泪。保障他们的薪酬待遇,既符合人情道义的需要,也是相关法规与政策的必然要求。
构建合理的提升和发展空间,确保特岗教师“教得好”。很多走上特岗教师之路的年轻人来自农村,他们愿意扎根乡土,为基层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与激情。但他们的职业理想可能会在现实中遇冷:农村学校硬件设施相对不足,学生底子薄,给教育教学带来困难;农村教师在职称评定、职位晋升、培训进修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生活条件差,业余生活枯燥乏味等等,都在一点点消磨着他们的职业理想……这不仅是待遇保障问题,还牵涉到特岗教师的成就感、价值感和职业发展空间等深层次的问题,需要综合施策。进一步完善特岗教师进编晋升制度,相关部门在核定职称评定、晋升和培训名额时,要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学校要量才量力用好特岗教师,给他们提供更多学习提高的机会。强化激励机制,对于勤勤恳恳奉献的优秀特岗教师,要通过多种奖励的方式给予肯定等等。
“教育是最好的投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对教师的投入。大规模招聘特岗教师,既缓解就业困难,又利好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扶贫攻坚。相关部门要切实重视、下大力气解决遇到的问题,让特岗教师既“招得来”又“留得住”“教得好”。(执笔:刘振)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