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大海中乘风破浪——写在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建设之际

访问次数: 53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09-27

[字体: ]

    开放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内陆地区后发赶超的重要法宝。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8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并印发了总体方案。这成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省发展历程中具有极其重大的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 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揭牌,正式进入全面启动高水平建设阶段,确保一个月内基本成型、两个月内步入轨道、三个月内形成阶段性成果。

  安徽已经站上了改革开放的新起点,必须锚定方向、乘势而上!

  深耕试验田,当好探路者,实现大器“皖”成。初生的安徽自贸试验区“元气满满”,奋力击楫,加速汇入世界经济大循环,在世界经济大海中乘风破浪。

  用好“试验田”,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不沿边、不靠海的安徽对申建自贸试验区期盼已久。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最大红利”,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发展新格局注入新动能

  安徽开放发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徽茶等商品就远销亚欧诸国。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抢抓全球化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为安徽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今年8月下旬,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高质量发展,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在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上取得新的更大进展”的要求和目标。这为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战略擘画、标定了全新方位、赋予了全新使命。

  自贸试验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此次设立新一批自贸试验区,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地处中部,不沿边、不靠海的安徽在“全面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新征程上奋力疾驰,对申建自贸试验区期盼已久。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获批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安徽的“最大红利”,是服务国家战略的“最新平台”,是展示新时代美好安徽建设的“最佳窗口”,彰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坚定决心,为我省进一步扩大开放,构建发展新格局注入新的动能。

  总体方案明确,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全面对接好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设,探索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新举措;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探索担当起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新举措;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自贸试验区是全国开放水平最高的区域。 “我们将在投资、贸易、科创、金融等方面进一步扩大开放,开展一系列先行先试,推出一系列开放举措,助推构建发展新格局。 ”省商务厅厅长张箭表示,比如,将建立适用自贸试验区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提升外商投资的自由度便利度;通过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工作,进一步培育安徽外贸新优势;通过落实放宽金融机构外资持股限制等,扩大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更多金融类服务企业落户安徽自贸试验区。

  有了自贸区“试验田”,我省将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牢牢把握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以全面实施国家实验室建设专项推进行动为牵引深化科技创新,以科技攻坚计划为牵引深化产业创新,以“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大市场为牵引深化转化创新,以“四送一服”“皖事通办”为牵引深化环境创新,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把“今日资源”变成“明日资本”。

  差别化探索,三个片区协同发展“美美与共”

  ——合肥带动江淮,辐射全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带动皖江,辐射皖南,打造比肩全国全球最高水平的内陆港口型自贸试验区;蚌埠带动沿淮,辐射皖北,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

  在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实践中,一些共性特征的改革创新已进展到一定程度,今后就各自战略定位和功能划分的差别化和特色化探索,是制度创新的重点。“这有利于在更大范围进行改革创新实践和探索,通过对比试验、互补试验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为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探索路径、积累经验。”省商务厅有关人士表示。

  突出差异化探索,着力优化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根据总体方案,安徽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86平方公里,实施范围涵盖合肥、芜湖、蚌埠3个片区。其中,各片区将立足各自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明确功能定位,鼓励大胆试、大胆闯,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推动形成各具特色、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

  带动江淮,辐射全省。 “创新”是合肥最靓丽的名片,也是最鲜明的城市气质。合肥片区总面积64.9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 “我们重点在五个方面聚焦发力,一是创造科技策源新供给,二是打造产业发展新地标,三是构筑投资贸易新动能,四是拓展区域发展新格局,五是提升营商环境新品质。 ”合肥市市长凌云表示。

  带动皖江,辐射皖南。通江达海的芜湖,是我国最早一批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的沿江开放城市之一。芜湖片区总面积35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 “将对标国内国际最先进内陆自贸区,开展一系列差别化、首创性创新探索,打造比肩全国全球最高水平的内陆港口型自贸试验区。 ”芜湖市市长单向前说。

  带动沿淮,辐射皖北。具有“淮上明珠”美誉的蚌埠,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成效明显。蚌埠片区面积19.9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按照‘借力江淮、融入合宁、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工作思路,全力推进蚌埠片区高质量发展,高质量打造‘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 ”蚌埠市常务副市长郑东涛表示。

  据了解,安徽自贸试验区将更加注重国内外联动,推动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形成相互促进、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探索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机制,全面提升我省国际化程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在协同中创造机遇,在合作中实现共赢,把“各美其美”变成“美美与共”。

  为国家试制度,把“安徽试验”变成“全国经验”

  ——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改革自主权,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特色牌,力争推出具有安徽自贸试验区特色的改革事项,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省要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改革自主权,打好“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特色牌,把“安徽试验”变成“全国经验”。

  “我们将推行挂图作战,全力实施好安徽自贸试验区专项推进行动。 ”省商务厅厅长张箭表示,省里成立了高规格的自贸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围绕总体方案,已将试点改革任务逐条细化,制定了“专项推进行动计划表”,明确了责任部门、完成形式、阶段目标,将任务分解到省级有关部门和各片区。 “我们成立了专题工作组,充分发挥省各有关部门在专业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力量,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各项试点任务有效落实;指导片区制订好具体实施方案。 ”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张箭表示,将坚持先行先试,立足“为国家试制度”,力争推出具有安徽自贸试验区特色的改革事项。 “在着力打造一批特色亮点事项的同时,着力做好复制推广工作,探索自贸试验区与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力争尽快推出一批改革经验,分批次分步骤复制推广。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经过三年至五年改革探索,安徽自贸试验区将联动各片区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发展形势喜人,竞争态势也逼人,必须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站在改革开放新起点上,安徽将全面实施自贸试验区建设专项推进行动,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细化任务目标、强化督促检查,充分发挥科创、产业、区位等优势,更加注重差异化探索,更加注重制度型开放,更加注重国内外联动,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安徽自贸号”这艘巨轮,必将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