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按照省市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的部署安排,江苏省泰兴市从资源整合、赋权明责、强化保障、完善机制等方面精准发力,有效破解乡镇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四大难题”。
一、整合执法资源,破解“单打独斗”难题。以推进基层“三整合”改革为契机,整合乡镇(街道)现有集镇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执法力量和资源,组建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代表镇政府开展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统一名称和挂牌标识,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出台市级部门派驻机构人员管理办法,明确将市级派驻执法队伍纳入乡镇统一指挥协调体系,乡镇(街道)统筹辖区内各派驻机构和执法力量,健全完善执法联动机制,实施区域内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有效解决了过去各条线“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难题。
二、坚持赋权明责,破解“看得见管不着”难题。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参照省赋权指导目录和周边县市做法,综合考虑权力行使频次、基层管理特点和承接能力等因素,将点多面广、基层管理迫切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138项行政执法权限赋予乡镇(街道),同步明确乡镇(街道)执法主体地位,有效解决了乡镇(街道)“有责无权”“看得见管不着”的难题。
三、强化人员保障,破解“人手不足”难题。把好执法人员入口关,将法律素养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优先选配到综合行政执法局。推进编制资源向基层下沉,并按一定比例确定各乡镇(街道)编外用工控制数,明确用于配备审批服务执法辅助人员。科学制定执法培训计划,通过常用法律法规宣讲、市级执法部门专题授课、基层执法人员跟班学习等形式,有效提升了基础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四、健全工作机制,破解“粗放执法”难题。制定出台《关于建议市级与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协调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合理划分乡镇(街道)与上级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建立健全执法协调配合机制,有效避免了多头交叉执法、重复检查、执法空挡。 各赋权部门依据赋权清单,逐项编制标准化的执法事项工作规程、执法文书规范样式、典型案件解读等工作材料,力求内容精准、便于操作。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制定出台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硬件建设建议标准,编制印发运行制度汇编、考核办法等配套文件,统一执法文书和执法程序,通过规范执法行为、严格办案程序、实施事后监督等措施,严把执法案件质量关,提升执法效能,形成执法长效机制。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