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多点发力扎实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访问次数: 80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11-12

[字体: ]

    为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委编办深入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围绕应急管理体制运行进行评估和问效,着重加强机构职能、队伍力量融合,推动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由“物理整合”向“化学反应”的转变。 

    明确监管职责,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坚持区委对应急管理领域的领导。重塑淄川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淄川区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区委区政府议事协调机构,从主要职责、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明确和规范,提高议事能力和协调水平,发挥在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方面的统筹协调推进作用;在两个议事协调机构牵头管总的基础上,对16个重点领域实施分头管理,分别构建专业安全委员会,负责做好行业领域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全覆盖。二是明晰职责分工,明确行业安全监管职责。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32个相关部门“三定”规定中明确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在18个部门设立安全监管科室或相关内设科室加挂安全监管科室牌子,明确具体安全生产职责。三是明确镇(街)责任,实现安全管理末端落实。对全区13个镇(街道、开发区)从“三定”规定上明确负责本区域内应急管理工作和本区域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并在每个镇(街道)设立行政机构“安全生产监管与环境保护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应急管理工作,并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综合监督管理。从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街道、开发区)三个层面形成多形式、多层次的应急管理体系。 

    强化编制资源配置,配齐配强“专业、高效”的工作队伍。结合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统筹调剂盘活部分编制资源,建立编制周转池,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充实到应急管理部门当中;采取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多种方式,补齐配强安全生产监管相关专业人员;结合镇街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推动编制资源下沉,基层安全监管力量得到进一步壮大。 

    摸清监管现状,构建“全面立体无死角”的应急管理体系。一是开展全区安全生产调研。区委编办和区安委会办公室组成4个调研组,对13个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空白领域、不明确领域和监管盲区进行调研,对调研发现的安全生产监管空白的8个领域18个问题,有关部门单位职能交叉、监管重叠的7个领域9个问题,以及监管盲区6个领域17个问题,深入分析原因,依据部门“三定”规定、部门职责边界清单、“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提出相关领域安全监管建议。二是厘清行业监管、专项监管部门职责边界。对调研发现的监管空白区域、监管重叠区域、监管盲区,组织涉及的部门单位,召开专门会议,全面梳理各部门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分工,明晰各单位安全监管责任。在此基础上,拟订《淄川区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暂行规定》,对各镇(街道、开发区)、各相关部门的“属地监管”“专业监管”和其他管理责任细分划定,参照生产经营单位分级管理模式,明确区、镇两级监管清单。三是加强安全监管人员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督促承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对镇(街道、开发区)对口部门开展业务指导,加强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提高监管能力和监管效能。采取委托执法、执法力量下沉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赋予镇办执法权,避免多头执法,强化监管效能。 

    加强物资保障,构建“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一是明确应急物资保障职责分工。按照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等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要求,印发《关于明确区政府部门应急物资保障职责分工的通知》,将自然灾害和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3个方面应急物资保障部门职责分工进行明确。二是强化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将防灾救灾管理资金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相结合的防灾救灾保障资金投入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投入。建设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库,按照“常用物资分散储备、重点物资集中储备”的原则,统筹应急物资储备,建立区级、镇级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防灭火设备、通讯设备、照明设备、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消毒液、棉被、帐篷、生活用品等救灾物资。三是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加强消防救援力量、物资装备建设,加快消防救援队伍由单纯的防火救火向实施综合应急救援转变。用好淄博矿业集团矿山救护大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城际救援队、蓝天救援队2支社会救援力量,抓好常备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建立应急管理专家资源库,完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各领域专家在决策咨询、标准制定、安全诊断、应急会商等方面的作用。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