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内部业务联动协作机制。县委编办内设机构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对各部门上报的机构编制事项联合开展前期调研、论证,形成意见建议供县委编委决策参考。探索建立“他不在,我来办”的跨股室AB岗制度,进一步增强各股室在权责清单制度建设、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机构编制年度统计等方面的工作合力,切实提高机构编制部门的整体业务水平和工作效能。
二是加强与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相互配套协调的约束机制。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在管理全流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刚性约束,严格以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数据为依据,加强机构编制与人员调配、岗位设置、财政预算、工资核发的整体联动。建立组织人事编制工作交流群,畅通信息共享渠道,加快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管、出”的全流程综合管理,形成“编制先行、综合管控、联合监督”的工作格局。坚持和完善编外人员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编外聘用工作管理暂行办法》《编外聘用人员薪酬指导意见》《政府购买服务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构建编外人员管理长效机制。
三是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督检查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在巡察、选人用人专项核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吃空饷”专项治理等工作中加强与纪检监察、巡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建立机构编制核查制度,重点对部门职能配置、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配备及编外用人等事项进行监督检查,健全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