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五聚焦”扎实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与创新

访问次数: 170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1-17

[字体: ]

    2019年以来,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机构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党政机构改革中同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围绕“五聚焦”,不断优化事业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完善职责职能体系,激发事业单位活力,提升公益服务能力,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兴广战略昭化实践再上新台阶提供有力的机构编制保障。

  一、聚焦统筹布局,凝聚机构改革合力。强化组织领导,统筹谋划推进,明确改革方向和路径,确保高质量完成事业单位改革任务。一是强化顶层谋划设计。第一时间成立以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全区多次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区委编委会等各类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革工作,明确改革思路,制定改革方案,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对关键环节提出要求、加强指导,为改革顺利推进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强化部门联动协作。各涉改部门党组(党委)积极落实主体责任,研究提出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和人员转隶方案,妥善做好转隶人员思想政治工作。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和区人社局加强协调配合,根据转隶工作程序和要求,统筹做好涉改事业单位人员转隶工作,及时印发34个涉改部门人员转隶通知文件,完成了区镇700余名涉改事业人员转隶工作,确保了机构和人员平稳有序过度。区纪委、国有资产、机关事务服务等相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组织纪律、资产移交、办公场所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三是强化上下沟通衔接。积极主动与市委编办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联系对接,了解掌握事业单位改革政策要求,请教疑难问题,及时汇报改革中需要上级批复的机构编制事项。在拟定区委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三定”规定以及各部门所属事业单位职责规范、整合等机构编制事项调整方案过程中,逐一与各涉改部门沟通,讲解改革政策,并深入农业、林业等重点部门实地调研,反复研究讨论并形成改革方案提交区委编委会审定,确保改革方案切实可行。

  二、聚焦主责主业,规范职能职责定位。职能配置是事业单位依法履职和开展工作的法定依据和基本遵循。在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坚持把依法依规、政事分开、科学合理界定事业单位职能职责作为重点和难点,全面系统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工作职责。一是全面完成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对全区承担行政职能的9个事业单位工作职责进行全面清理,除区人防办保持不变外,将原区事登局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至主管部门,原区体育局、旅游局、粮食局3个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划转至新组建部门,原区路政所、海事处等4个事业单位承担的执法职能划转至相应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并将其公益职责划转至主管部门所属其他事业单位。二是统筹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除已明确从事公益服务职责的学校、医院外,对其它公益类事业单位工作职责进行全领域全覆盖清理,共清理出26个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权力500余项。按照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的要求,将没有法定依据、部门自行委托的行政权力,由主管部门收回;有法定依据,主要行使行政许可、行政确认等行政权力的,将行政权力划归主管部门。三是明确界定新组建事业单位职能职责和工作定位。对因工作需要新组建的区委区政府(镇)直属事业单位和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突出公共服务和技术保障等公益职责,赋予其工作职责。2019年以来,全区累计规范事业单位工作职责93个,新界定事业单位工作职责79个。

  三、聚焦挖潜创新,严控机构编制总量。着眼落实“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从严管控事业单位机构编制,逐步压缩事业单位和编制存量规模。一是管住总量。牢固树立机构编制资源“一盘棋”意识,打破部门、行业和领域壁垒,根据各事业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在2012年锁定的机构总量、人员编制总量和领导职数总量限额内统筹使用,动态调整,坚决不突破事业机构编制总量。二是加大整合。优化整合、精简撤销一批机构规模较小、工作任务不饱满或不符合发展需要、职责任务弱化、职责相同相近的事业单位,优化事业单位设置。累计整合事业单位17个,撤销218个,精简事业、执法、工勤等各类编制500余名,事业机构、编制精简比例分别为42.8%、15.5%。三是盘活资源。坚持“瘦身”与“强身”相结合,以挖潜创新、盘活编制资源为目标,着眼为科学治理、转型发展和人民利益服务,科学统筹事业机构编制资源,将精简收回的事业编制资源向职能强化的重点关键部门倾斜,大力推进了有限优质资源的科学均衡配置。

  四、聚焦服务发展,保障重点用编需求。根据昭化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需要,将编制资源向医疗保障、社会救助、退役军人、应急救援等重要民生、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优先保障,着力打造优化、协同、高效的事业机构职能体系。一是向民生保障倾斜。成立医疗保障事务中心和医疗保障信息中心,为人民群众享受医疗保障政策提供服务;通过“撤多建一”组建区社会保险事务中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优化民政养老、社会救助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保障社会弱势群众权益,让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二是向重点领域倾斜。理顺应急救援管理体制,补充事业编制,保障森林防火等综合应急救援力量;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充实城市管理、劳动保障等执法力量;优化农业、林业、水利等重点行业领域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事项,科学合理配置机构编制资源,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三是向基层一线倾斜。结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机构改革实际,将原来由区农业、林业、水利、人社主管的基层畜牧兽医站、林业站、水利站和社保中心下沉到各镇,组建镇直属事业单位54个,同步划转事业编制和事业人员,推进工作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为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可靠的机构编制保障。

  五、聚焦关键环节,规范事业单位运行。认真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职能,以信息公开和规范管理为抓手,切实加强事业单位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促进事业单位规范有序运行。一是坚定不移服务中心大局。积极跟进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进程,统筹做好涉改机关事业单位名称、职能职责、隶属关系、法定代表人等调整涉及的赋码颁证和相关登记管理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全区机关事业单位累计设立登记27个,变更登记102个,注销登记157个,补领证书7个,确保了新老机构接替及时到位和改革期间颁(换)证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二是加强事业单位监管力度。事业单位改革以来,对全区设立登记的249个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按时进行公示,公示率达100%,常态化抽查事业单位法人公示信息18个,开展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和信用体系建设各10个,督促各事业单位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事业单位监督管理取得实效。三是全面实施登记管理服务标准化。实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责任制,进一步简化环节、优化流程、精简要件、压缩时限,对事业单位办理设立、变更、证书补领等事项时限从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到1-3个工作日以内,实行“最多跑一次”,实现了“简化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