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委编办“三解”统筹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访问次数: 220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3-04

[字体: ]

机构编制资源是党的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其配置程度直接影响党政机关执政效能。自编委领导体制和编办管理体制调整优化以来,池州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加强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领导,统筹解决好三类关系,推进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

统筹解决好部门刚性需求与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之间的关系。部门职责调整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编制配备也应动态调整,对于部门而言,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自然“多多益善”,对机构编制部门而言,受机构限额编制总量控制影响,如何将有限的机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则为重中之重,既不能要了就给,也不能要也不给,内部挖潜统筹调剂是第一策,重在解决“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如通过转企改制以及“撤并转”加大收编力度,近年来,全市共转企改制事业单位40家,市本级收回事业编制近400余名,通过撤并转先后收回事业编制300余名;活化存量统筹调配重点保障是第二策,重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关键之需,市本级先后通过二次配置调剂500余名编制用于组建设立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民生服务保障机构,执法领域、民生领域得到加强;探索推行“大部门制”、“大科室制”是第三策,重在打通“倒金字塔”的结构矛盾,党政机构改革期间严格控制内设机构设置,按照综合设置以及原则上不设置1人科室等要求,市本级机关内设机构从408个减少为382个,减幅比例6.37%。

统筹解决好用编需求与财政供养之间的关系。按照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要求,近年来,市本级公务员招录和事业单位招聘编制使用计划均以本年度自然减员数为上限严控招考规模,在此基础上,如何保障用编需求则在思考之要,医疗卫生和教育领域保障是一方面,重在解决公立医院编制周转池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周转池的使用需求,近年来,报经省委编办批复同意市县公立医院周转池编制使用计划856名,落实完成668名人员使用周转池编制工作;综合执法队伍保障是一方面,重在解决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之需,完成市场、文化、交通、农业、市场监管、城市管理等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市本级共转隶执法人员334名,空编内招录补充执法人员84名;严控机构人员臃肿是一方面,重在解决人员结构不平衡,不能为了满编而用编,更不能忽视人员结构梯次,一次性大规模使用编制,近年来根据全市空编情况及部门岗位空缺实际,每年控制使用编制新招录人员200名左右,既控制规模又优化结构。

统筹解决好条块关系与职能体系建设之间的关系。每一轮机构改革都是着力理顺权责关系,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其中包含有党政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等,其根本在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一解决上下对应的问题,在保障政令畅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设置机构配置政府职责,本轮机构改革,市本级立足实际组建了市文明办、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等机构,东至县组建了公共资源监管局;其二是解决权责不对等的问题,结合《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围绕乡镇权责不对等、乡镇运行不畅问题开展调研,并相应提出了规范乡镇(街道)职责权限实施意见;其三是解决“条块分割”的问题,不能条是条、块是块,要注重条块的融合通畅,以街道体制改革、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切入点,出台实施方案,理顺条块关系,健全条块“融合”、上下结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