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实绩、晒亮点、说做法、谈思路……日前,萧县 23个乡镇的 20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在“皖美村书记”擂台赛上逐一登台,亮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成绩单。
“2020年来,俺们行政村创建3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起2个规模扶贫工厂,购买7套大型农业机械,推行了‘村企联建’模式,实施了‘公司+基地+农户’办法,武楼村由‘零收入’的经济薄弱村一跃成为年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的强村。 ”记者看到,擂台赛上萧县张庄寨镇武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张桂云侃侃而谈。 “发展产业一定要有村集体参与,带动村民共同富裕。 ”张桂云总结。
“俺们刘套村创建了全国第一家农民书画院——刘套农民书画院。现在村里无论是种田农户,还是摆摊小贩,闲暇时都能画上几笔,可谓‘放下锄头拿画笔’,有着极其浓厚的艺术氛围。 ”刘套镇刘套村党支部书记王均良登台谈产业谋划思路:村里决定主打书画文化牌,大力培养书画人才,着力培育书画市场。村民们在享受文化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厚的收益。现在俺们村已有乡土画家近100人,形成了集书画创作、装裱、销售于一体的书画市场。“发展产业一定要立足自身特长,才能少走弯路。 ”王均良深有感触地说。
村干部是乡村发展的“领头雁”,“头雁”强不强,事关一个村的发展快慢。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县委组织部举办这场擂台赛,主要让村干部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做强村集体经济等方面谈思路和做法,看看村干部‘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可靠干部队伍支撑。 ”萧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张俊伍表示,通过擂台赛发现了一批政治素质和发展本领都很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但也发现不少干部知识结构比较陈旧,特别是对数字农业、电商、三产融合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将是下一步重点提升的方面。
前不久,我省发布今年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要点,要求持续实施脱贫村“一村一品”推进行动,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档次。 2021年全省784个脱贫村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产值要达到村农业总产值30%以上。 “在继续加强支持的同时,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对支持对象、方式和思路都做了调整,更加鼓励跨村域、带动好、效益高、体量大的项目,同时要求全产业链发展。这些都对村干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副主任何文利表示。
提升“头雁”能力,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轮训。“一方面我们将以村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级‘领头雁’,做到选准一名书记、配强一套班子、带好一支队伍。另一方面要定期举办村干部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择期组织他们去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开阔眼界,打开思路,让他们成为做强乡村产业的行家里手。 ”张俊伍说。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