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无到有 合肥这样“屏”步青云

访问次数: 1292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06-16

[字体: ]

到“十四五”末,合肥面板产能规模力争国内第一

    2021年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将于6月17~18日在合肥举办。这项显示产业领域内的“奥斯卡”,为何会落户合肥?合肥显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是如何逆袭的?到“十四五”末,合肥新型显示面板产能规模力争国内第一,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三。面对新目标,合肥又该如何发力?

  【盛典】

  显示产业“奥斯卡”本周华丽揭幕

  6月17日,2021年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将在合肥拉开帷幕,这将是这项新型显示领域世界级盛会第三次在合肥举办。届时,国内外产业领军人物、企业代表、行业组织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国际组织代表,将再次相聚在合肥。

  工信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实际成效来看,之前的每次大会均能吸引全球超过1000家企业、机构的2000余名嘉宾参加,并为大家展示最新显示技术及产品。

  如今,世界显示产业大会已经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各流派新型显示技术同台竞技的新舞台、宣传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新载体和吸引新型显示产业各类资源向我国集聚的新名片。

  其实,关于世界显示产业大会落户合肥,许多人仍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是合肥?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毫不意外——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只用了十年。

  工信部相关人士介绍,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已建成6代及以上面板生产线35条,在建2条,产线总投资达到1.24万亿元,年产能达到2.2亿平方米。

  2020年,中国大陆地区新型显示产业全年营收达到446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9.7%,高出全球显示产业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3%,产业规模位居全球第一。

  2020年,安徽显示器件行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6%,营业收入增长71%。2020年,合肥市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速达25.9%,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率63.3%,产值总量超过2000亿元。

  目前,合肥已集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字号”创新品牌于一身,正努力成为我国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承载者和策源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破局】

  十几年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

  其实,新型显示产业在合肥,也不过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

  上世纪80年代,在家电产业,合肥开始萌芽露尖。之后,依靠荣事达、美菱、天鹅等多个本土知名家电品牌,合肥逐渐成为引领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当时,由于生产技术上的原因,国内32英寸及以上尺寸的平板液晶显示面板几乎全部依靠进口。“缺屏之痛”一直困扰着整个家电行业,合肥也不例外。

  转机出现在2008年。当年,合肥市委、市政府在经过细致严谨的论证和研判后,将目标瞄准培育发展新型显示产业,谋划上马产业核心环节的面板生产项目,积极与面板龙头企业京东方洽谈合作。

  2009年4月,京东方合肥6代线开工建设。此后,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扬帆起航,让国产彩电第一次用上国产显示面板,中国企业更是凭着国际一流的自主核心技术,站在与三星等国际巨头同一级别的自主创新平台上。

  2014年2月,京东方8.5代TFT-LCD生产线在合肥实现量产,这是中国大陆首条氧化物TFT-LCD生产线,实现了我国在半导体显示产业上的领先布局。2018年3月,京东方10.5代线正式量产,开创了全球显示产业发展的新里程。

  京东方,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无中生有”的开篇之作。

  近年来,合肥已形成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下游终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产业整体规模、创新能力、本地化配套水平均在国内居于领先水平。

  如今,合肥已建成三条TFT-LCD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一条6代线、一条8.5代线、一条10.5代线)、一条硅基OLED显示器件生产线,一条6代AMOLED全柔面板线。

  如今,进驻合肥的新型显示产业链企业已经超过了10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20个,完成投资超1550亿元。目前,还有在建、在谈及谋划项目112个,总投资超过了4000亿元。

  【揭秘】

  跻身国内第一方阵,合肥做对了什么?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在国内跻身“第一方阵”,这座城市到底做对了什么?

  A.规划引领,“链长制”加持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以产业规划指导具体工作,出台了“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实施意见、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将新型显示产业列为全市未来重点发展产业之一。

  同时,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和基地建设,合肥市又组织编制了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紧盯大企业、大集团,密切跟踪新技术、新产品,积极整合包括面板、核心材料、关键零部件、基础装备、终端应用等全部产业环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合肥市在12个重点产业实施了“链长制”。其中,新型显示产业链的“链长”由市长亲自挂帅,加强统筹调度,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

  依托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合肥市不断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实行按月调度、按季验收的制度,编制在建、在谈及谋划重大项目调度表,高频调度项目各阶段完成情况,定期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审查,确保整体顺利推进。

  B.龙头引领,带动上下游协调发展

  近年来,合肥市充分发挥京东方等面板龙头产业链带动作用,以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持续推动“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本地配套联动水平。

  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除了京东方,合肥还汇聚了维信诺、康宁、法液空、空气化工、视涯科技、江丰电子、三利谱、欣奕华、彩虹集团、清溢光电等一大批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上游装备、材料、器件,中游面板、模组以及下游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

  比如,在终端应用方面,联宝、惠科、京东方视讯等整机项目规划年产能超五千万台(套)。在2020年,联宝电子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合肥首家“千亿企业”。

  随着产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2020年产业链本地采购金额超70亿元,比例超20%;随着配套项目陆续建成投产,预计未来几年可提升至30%以上。

  C.创新平台,助力技术实现新突破

  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提高产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合肥依托丰富的科教资源,紧紧抓住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历史机遇,以支撑产业集聚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加快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主体和创新平台。

  目前,全市已拥有特种显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国家家电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19家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2020年,合肥新型显示企业新增授权专利386件,累计授权2561件。

  目前,京东方IFC专利授权全球第13,打印OLED 8K显示技术实现突破,研制成功全球最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显示屏产品;维信诺全卷曲屏等技术在合肥产线应用;视涯推出全球最大最清晰硅基OLED显示屏;福纳量子点发光材料等技术取得积极突破进展。

  D.金融创新,让产业发展“不缺钱”

  新型显示产业要想发展,要舍得投入,“小打小闹”肯定不行。

  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创新投融资方式,以京东方6代线项目为例,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合肥承诺以自有投融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京东方股票定向增发,认购金额不低于60亿元,3年锁定期结束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

  京东方50亿股定向增发顺利完成,由于市场反响热烈,社会资金认购踊跃,合肥让出部分认购权,最终实际投入仅为30亿元,成功撬动社会资本145亿元,成为中欧商学院MBA融资教学经典案例。

  此外,合肥市高度重视市场化金融创新,先后设立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母基金规模超过30亿元,参股设立产业类子基金10余支、总规模14.5亿元。

  2016年1月,合肥市还设立了芯屏产业投资基金,围绕京东方10.5代线等龙头企业,在面板驱动芯片、液晶玻璃基板、封装测试等上下游领域相继布局,先后投资了京东方10.5代线、晶合12英寸晶圆制造基地、奕斯伟COF卷带等一批芯屏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未来】

  力争进入全球前三,合肥将如何发力?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脉络,可以说是中国大陆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围绕打造世界级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合肥将努力推动产业横向延伸和纵向拓展。

  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到“十四五”末,合肥新型显示面板产能规模力争国内第一,整体实力进入全球前三。

  让新型显示这块“屏”更靓,未来几年,合肥将如何发力?

  接下来,合肥市将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体系,显示材料、先进工艺、成套装备等各个产业链环节居国内前列。

  同时,大力推进核心项目建设,重点是加快推动OLED、硅基微显示等项目建设进度。接下来,合肥将聚焦上游关键配套环节,攻克光学膜、偏光片、驱动IC等核心技术难点,培育一批协同紧密、竞争力强的配套企业,在超大尺寸、8K等显示领域开拓新的增长点。

  此外,合肥还将不断加快前瞻性技术布局。“攻克高性能氧化物液晶显示、柔性显示、Mini LED等关键技术,积极布局车载显示、虚拟现实、物联网、5G等应用,驱动全国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方佳伟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