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布局的壮阔蓝图,再次落子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中部地区。
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包括8个部分共25条内容,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对先进制造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美丽中部生态建设、内陆高水平开放等工作作出整体部署,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勾勒出壮阔发展蓝图。
更大的“棋局”、更大的期许、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标准,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无论从区位、资源、交通,还是产业、文化、经济等方面来看,中部地区潜能大、劲头足、动力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进一步来看,在全力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活力满格的中部地区举足轻重,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既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务实行动,同时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关键落子。
中部地区是“大棋局”中的关键区域,既“谋全局”也“谋一域”,向来是大国治理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实地了解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谋新篇、开新局。《意见》站在全局的高度,对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作出顶层部署,作出总体安排,明确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通篇贯穿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部地区崛起发展的思想智慧、远见卓识熔。以制度领航杨帆,必将进一步增强中部地区在全国的功能地位、发展优势,以及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打开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中部崛起,必须是经济、制造、生态、服务、文化等全领域多维度的崛起,而秉轴持钧的关键则是改革。回顾过往,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引领下,中部地区发展不断驶入“快车道”,中部“经济大厦”拔地而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极星罗棋布,产业链密织,立体交通网不断构建,立起了我国内陆开放的新高地,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社会功能地位进一步提升。
改革一子落,发展满盘活。中部地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以改革的手笔破解前进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引领带动各行业各领域爬坡过坎、攀登高地,不断取得新成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瞄准高质量,砥砺新目标,《意见》鲜明指出,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内陆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格局有待巩固,公共服务保障特别是应对公共卫生等重大突发事件能力有待提升。顺应新时代新要求,《意见》犹如“解渴”的“及时雨”,为推动中部高质量发展引领方向、开辟路径,赋予政策能量。要找准“政策眼”,用足“含金量”,激荡“改革潮”,持续打开中部地区发展新的场景,在提升发展质量中增强幸福感获得感。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当前,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挺进波澜壮阔的“深海区”,开辟更加广阔的水域,要持续激荡改革的浪潮,铆足前进的动能。中部各省份都要按照《意见》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盯住《意见》明确的2025年、2035年奋斗目标,发挥优势、锻造特色、乘势而上,创造中部迈向高质量新的更大奇迹。要坚定不移把党的领导贯穿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全过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新气象、力求新成效,为奋斗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更多中部力量。
路在人走,业在人创,事在人为。鸟瞰华夏大地,东部发展挺立潮头、西部发展全面发力、东北振兴欣欣向荣、中部地区崛地而起,在党的坚强引领下,我国各地方各地区激昂奋进、协调联动、蒸蒸日上,全国“一盘棋”越下越精彩,中国未来必将不可限量。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