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后,铜陵市义安区天门镇等地的铜陵白姜进入收获高峰期,当地姜农趁着晴好天气忙着收获、晾晒、腌制。
“在农技专家指导下,我今年应用大棚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节水节肥、病害少,白姜还优质高产。这几天,专家们又现场指导我如何选种留种、为来年做准备,这服务真是及时贴心。”聆听了专家现场指导后,天门镇姜农徐忠华高兴地说。
天门镇位于铜陵白姜核心产区,姜农众多。据义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倪建平介绍,当前是白姜收获关键期,他们组织20余名农技专家,包片包点指导姜农选择生长良好、无病害的优质白姜留种,同时指导姜农姜企进行优质姜加工。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义安区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四进四问”“四强四解”工作法,通过组织开展 “三级书记大走访”“进万户、访千企”等活动,将有热度的民情民意收集上来;通过拟定实事项目任务、责任、举措、时限“四张清单”,把有温度的政策措施实施下去,将实事好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今年以来,该区围绕民生之急补齐服务短板,将慢性病评审由原来一年2次增至一年4次;优化社会救助流程,将低保、特困供养审批时限压缩至20个工作日以内;针对群众就业难题,开展“2+N”招聘会55场,开发就业见习岗位186个、公益岗位403个;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农药化肥大排查大整治等专项行动10余次,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种”“放心肥”“放心药”;建设了金塔村日间照料中心、惠泉社区邻里中心等一批服务场所,方便了群众生活;针对群众反映的顺安镇少数路段环境问题,投入100余万元开展综合整治。
该区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送戏下乡”99场、文艺下乡演出12场、大型广场文艺汇演10场、图片摄影书画展20余次;推出情景剧 《星火铜陵》、黄梅歌《渡江精神永流传》等一批文艺作品、融媒产品,开展巡演、展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补实民生短板,前7个月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2.8亿元,31项民生工程实施全面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
“您好,这是我们制作的‘营商环境监督卡’,上面有我们的联系方式。如果发现我区党员干部或公职人员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或者违纪违法问题,请随时向我们反映。 ”近日,义安区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在义安经开区走访企业时,向各企业负责人均递上一张“营商环境监督卡”。
小小监督卡,一面印着10项监督内容,一面印着监督电话,方便随身携带的同时,为企业铺设了一条廉政和效能监督的“绿色通道”。截至目前,该区纪委监委已向企业发放监督卡100余张。
此外,义安区在服务企业、“双招双引”、项目建设等方面出实招、解难题、谋实效,补齐发展短板,提升发展动力。截至目前,该区各级帮扶干部累计走访企业729户次,开展政策宣讲260余场,发放各类惠企政策资料4200余份。线上通过“四送一服”平台为企业解决问题39件、已办结32件;线下走访收集企业问题146件、已办结130件。针对企业“融资难”问题,发放“税融通”贷款187笔2.1亿元;帮助34户企业办理过桥续贷资金38笔,涉及资金4.82亿元。同时创新“红色跑办服务”制度,累计为企业办理各类跑办事项260余项,帮助招工300余人。针对性破解企业成长难题,前7个月,该区净增规上企业8家,规上企业增至104家。(记者 刘洋 通讯员 李曙)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