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清单 管清单 用清单着力优化基层治理权责运行新机制——天长市优化乡镇权责清单厘清县乡职责边界省级试点工作成效

访问次数: 572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1-12-24

[字体: ]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了新的一轮机构改革工作,完善了基层治理体系,对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按照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经历了从“推行”到“全面推行”、“实行”到“全面实行”的过程,天长市在全省较早地建立了县乡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如何让权责清单制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天长市按照省委编办的要求,扎实推进优化乡镇权责清单,厘清县乡职责边界试点工作。天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建清单解决县乡职责定位的基础上,把清单如何管起来、用起来作为试点的着力点,运用“互联网+清单+基层治理”模式,搭建“天长协同治理”平台,紧紧抓住建立县级条的管理和镇、街块的治理协同机制这一重点,改变清单日常存在电脑里、挂在网站上、放在橱柜里“闲置”状态,激活、放大权责清单制度效应,着力提升协同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水平,创新监督管理举措。通过权责清单的运用,让县乡机构职能配置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监督监管更加有力,运行更加高效,促进其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一、给清单装上“助推器”,建立清单数据运行机制

创新权责清单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注重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为载体,植入清单管理内容,助推清单运行,赋予清单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命力、作用力和影响力。“天长协同治理”平台围绕镇(街)政府权责清单和配合事项清单(以下简称“两个清单”)使用,靶向发力,放大权责清单制度管理效应,将应用场景延伸到村(社区)网格,所需数据来源多领域、多部门,业务流程体现协同高效,服务精准及时,依托“数据获取—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的“数据循环”,实现“感知—分析—响应—监督—反馈—优化”等全流程的“管理闭环”。在网格采集、信息呼出、响应协同运行、业务流程再造、信息系统对接、数据融合利用、法定职责交办、全程同步监管、制度动态优化等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路径,兼顾多源数据使用、网络安全和注重运维体系建设,形成用省“皖事通”“办事”和用“天长协同治理”“管事”相补充的数据运行机制,按照系统集成、系统高效要求不断完善制度体系,提高了管理效能。

二、给清单装上“前置过滤器”,严格清单准入制度

建立“两个清单”职责准入制度。严格执行权责清单,不允许擅自变更权力事项,部门不得变相行使已取消、下放的权力事项,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明确指出镇(街)权责清单和配合事项清单是界定县级职能部门和镇(街)职责的依据,县级职能部门不得随意将工作职责以“属地管理”之名交由镇(街)办理,确有需要镇(街)承担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应书面征求镇(街)意见,按规定程序审核批准,纳入镇(街)两个清单和“天长协同治理”平台管理运行。县级职能部门要落实准入事项的保障措施,提高镇(街)承接能力,成熟一批、准入一批,给清单装上“前置过滤器”,杜绝县级部门擅自以“属地管理”、部门文件、资金分配、督查考核、评比表彰、达标验收等方式,增加镇(街)工作职责。2021年,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安徽省天长市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荣誉称号,其中改进权责清单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对荣誉称号的授予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切实落实了行政机关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三、给清单装上“调节阀”,建立县乡履职协同机制

“两个清单”制度建设,进一步明确县级部门和镇(街)履行职能的总体要求、分工职能定位、统筹衔接机制,县、乡两级建立了比较完整且相对稳定的独立职能,能够与现有机构的职能协调衔接。通过“天长协同治理”平台,明确了谁为主、谁配合的主次关系和职责分工,对“条”“块”协同关系进行“格式化”,明确“主”与“次”、“统”与“分”、“主导”与“指导”、“分工”与“协同”、“协商”与“协调”关系,各职能主体一目了然的知道自己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需要协调合力办什么,相互调节,协同管理,进一步树立了大局意识,大大压缩了县乡工作中推诿扯皮的事项、办事效率低的事项、反复博弈的事项。“协同治理”平台手机APP主题突出“合”字,源于现代管理整分合原则,重点强调了县级部门和镇(街)工作运行的协同性,强化了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协同治理之意。如在渔政执法方面,各镇街发挥了末梢和探头作用,配合市公安局、市农业农村局开展执法工作,共查处非法捕鱼案件8起,罚款人民币2万余元,没收电渔器8套及渔获物,达到快速锁定目标,监管与执法协同,起到了震慑一方、警示一片的治理效果;经省政府批准,江苏、安徽两省交界处的高邮湖从今年开始实行退捕措施,平台运用大大地提升执法效率。

四、给清单装上“减压阀”,落实基层减负工作机制

清单制度运行与互联网这一载体有机结合,拓展管理服务渠道等方式,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清单运行体系,让基层办事更方便、工作体系运行更顺畅。统一身份配置认证、清单内容数据统一管理,推动清单运行的一方呼叫、多单位并行办理、跨区域办理,优先实现审批、服务、执法覆盖半径大、基层办事量大、跑腿次数多、打通涉及“一对多”“多对一”管理服务事项的“堵点”“难点”问题,在平台上直接办理,有效解决部门和镇街之间的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促进清单运行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并依托一体化在线平台推进清单运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将清单权责事项,通过平台进行“固化”,明确了县、乡的职责定位,从根本上改变了用权的“随意性”,实现了向基层放权赋能减负增效的有机统一。对市委、市政府决定和交办的重大决策、阶段性重点工作未列入权责清单管理内容,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在清单中通过“交办事项”栏目进行管理,实行统一协调调度,如: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文明创建等,在管理上坚持从严控制,不得随意增加基层负担。对在清单运行过程中,发现流程图过于繁琐,增加了部门的工作量,不便于工作开展。为给基层减压,天长市进一步简化办事流程,重新编制了统一规范的“天长协同治理”平台运行通用流程图,该流程设置简便,本身不产生工作负担。如:村镇发现违法线索,通过平台发出“呼叫”信息,部门接到呼叫后快速“响应”,主动与镇(街)对接,及时研究解决问题,按照承诺时限做好相关工作,建立了发现问题、呼叫上报、配合解决的全套工作流程。“呼叫”流程和“响应”效率的规范,解决了部门和镇(街)工作运行不畅、具体事务推诿扯皮、履职尽责不到位等问题,初步形成“镇街呼叫精准、部门响应迅速”的上下联动工作格局,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提升了治理效能,减轻了镇(街)工作负担。

五、给清单装上“控制阀”,建立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通过“天长协同治理”平台,镇(街)和市直部门分别对两个清单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互评,并将评价结果反馈至平台,赋予了镇(街)更多的“话语权”,极大提升了双方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同时,督查机构根据“响应”情况进行督办,对“不响应”“迟响应”或“响应不作为”的进行督办并责令整改,有效“控制”部门履职尽责,形成规范“属地管理”事项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天长市人大常委会把两个清单运行相关环节的内容和细节列入基层人大监督范围,在全省首创《天长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镇人大对“两个清单”运行情况监督的指导意见》的乡镇人大工作制度,把监督常态化、经常化,通过精准收集、分析情况,从而发现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对症下药。在制度设计的层面上,既有对镇、街的规范,也有基层“折射”出的对市直部门的履职要求,给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带上“紧箍咒”,从而形成“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长效机制。

六、给清单装上“平衡阀”,建立清单运行协商协调机制。镇、街“两个清单”建立后,厘清了市与镇、街两级职责边界,但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少数部门和镇、街在履行职责中对职责划分规定在理解上有分歧,在权责事项运行管理上面,平台设置了信息采集关联指标项,促进了职责管理精细化。如:呼叫协同方应承接,但对方在平台上予以“驳回”的权责事项,怎么处理?我们把主动权交给呼叫方,设置了“转发”工具栏,呼叫方可以直接转发至市监督检查账号,根据《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规定,先由市和镇、街协商解决,协商一致的意见,报市委编办备案审查;协商不一致的,由市委编办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协调,防止职责履行出现“踢皮球”“慢作为”“不作为”“假动作”的现象,协调后,由监督检查部门进行督办,从而促进了构建运行顺畅、充满活力、令行禁止的工作体系。

七、给清单装上“记录仪”,建立权力运行反馈机制

通过“协同治理”平台,建立权力运行可查询、可追溯反馈机制,严格权力在行使过程中的有效制约,避免出现揽权推责、有权避责等“任性现象”。通过档案、图片、数据等资料和技术手段将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都纳入监督和制约的范围内,每一环节公开透明,全方位、可视化,形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制约效果。相关权责事项在何时何地由何人行使都一清二楚,还能精确查询到各个环节权力的行使情况,避免了权力运行中的“黑箱”问题。例如,权力运行到哪一步骤、运行进度和效果如何、各个环节的负责人是谁、责任分配都可在权力运行可查询反馈机制当中留下清晰痕迹。能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精确命中靶心并对症下药,从而对权力运行起到强有力的规制作用。同时,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各个数据的及时保存,能够时时反馈到相关监督部门,形成清单运行“记录仪”,把权力关进“数据铁笼”,实现对权力的有效监管。

八、给清单装上“计算器”,建立清单运行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把清单运行管理情况列入市直部门和镇、街综合考核范围。在对县级部门、镇(街)年度综合考核中,增加机构编制工作考核权重,提高两个清单考核分值占比。平台管理人员及时对评价信息和督办情况通过平台数据采集汇总,“计算”考评结果,切实调动县级部门和镇(街)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清单管理、运行、满意度评价、监督等情况同部门、镇(街)的工作绩效关联,营造以考评促落实、以考评促整改、以考评提能力的工作氛围。着力改变基层职能定位上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转向建立该管、管得了、管得好的正位、归位和到位的制度设计,把清单制度运行好、执行好,让好的制度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深化清单运用,发挥了权责清单在县乡职责定位与厘清权责边界的基础作用,强化了基层管理服务需求表达与供给输出关联的桥梁作用,推进县乡履职互动互补、合力共治的协同作用,能级适配与效率优先的平衡作用,通过清单制度和互联网载体融合,完善了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