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访问次数: 64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2-03-07

[字体: ]

    “建议改变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进一步完善家、校、社会联动共育机制。”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宁夏区委会主委冀永强认为,要切实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德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虽然现阶段教育部门在极力淡化“应试教育”“唯成绩论”的教学理念,但是在一线教学中,德育课“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依然大量存在。其造成的影响就包括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青少年成长环境的日益复杂,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人格出现了一些新的状况,抑郁自闭、轻生厌学等问题愈加严重。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事业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真正的改变重智轻德的错误倾向,就需要不打折扣的实行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书记、校长抓德育,德育课教师集体备课的机制,进一步完善家、校、社会联动共育机制。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考核评价制度,重视德育学科建设。坚持多元性动态性评价原则,将评价重心转移到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和道德情感体验等方面。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德育教师作为解疑释惑的“传道者”、立德树人的“园丁”,肩负着给学生心灵播撒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任,必须配齐建强。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对在编教师岗位进行优化调整时,在特岗及教师招聘中增加德育、心理健康课教师名额指标,并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是重要保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建立完善德育课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将其纳入各类高层次人才评聘项目,在待遇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基地建设,提高德育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教育云平台,推进德育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破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瓶颈问题。

  种下“立德树人”的种子,绝非一日之功;收获“不负韶华”的风景,尤需耕耘不辍。总之,为了青少年的全方面的健康成长,学校要不断完善和改进,在实践中进步,塑造一个良好的德育环境。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