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国市突出编制周转池制度的创新性、系统性及问题导向,切实利用周转池制度品牌模式、思维方式、工作路径解决基层编制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立足编制管编制,守牢重要政治资源。一是划出红线,加强机构编制刚性约束。严控编制总量,严禁超审批权限设置机构、超机构规格核定领导职数、擅自增设内设机构和变更机构名称等问题出现,不逾越政策红线;二是坚持高线,建立全市“一盘棋”工作机制。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全局意识、底线思维,系统谋划部门机构编制事项调整,实现下好部门一颗子、走活全市一盘棋的目的;三是紧盯标线,建立编制工作研判制度。坚持一类事项原则上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原则上由一个部门负责,深入开展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等调研和合法合规性审查,建立研判和风险评估制度,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切实真正把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在刀刃上。
跳出编制管机构,用活重要执政资源。一是下机构改革深水。纵深推进机构改革,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对职能弱化、职责相近、体量较小事业单位,加强撤并整合,进一步挖掘现有编制资源,盘活编制存量;二是围绕突出问题破解深层次矛盾。着眼于补齐教育、医疗、科技、文化等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弱项,探索运用“编制周转池”方式和方法,进一步优化职能体系,完善体制机制,切实破解“人事财”不匹配、“责权利”不统一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三是坚持减肥操、健身操一起跳。坚持“健身”和“瘦身”相结合,将能够交由市场承担的事务坚决推向市场,以腾出更多的机构编制资源,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行业、部门倾斜使用,做到既要严格控制编制总量,又要管好用好编制资源。
优化编制管职责,提升协同发展质量。一是通过机构编制赋能,理顺工作职责,实现权责一单清。坚持“依法下放、宜放则放、有效承接”,进一步梳理市直部门、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厘清权责边界,实现权责“一单清”,实现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二是通过机构编制优化,理顺工作关系,促进部门优化协同高效运转。着眼解决机构改革后少数新组建单位间协作配合机制不完善问题,树牢“编制周转池”理念,加强调研评估,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三是通过机构编制引领,理顺工作方向,提高发展效率效能。聚焦城市大发展和项目大建设的需要,对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征收征迁安置管理以及城市管理和治理体系等机构设置和体制机制进行优化整合,以机构编制高效配置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刘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