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时评:做足“精”字文章 绘制“人才”蓝图

访问次数: 55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2-09-16

[字体: ]

    近日,央视网推出的系列微视频《大国有数》,带我们一起感受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全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深深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为人才选拔培养工作擘画了蓝图,指明了方向。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古之贤明君子无不重视人才,“一饭三吐哺”“千金市马骨”等成为佳话;如今各个国家围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已然成为重要发展战略。各地要做好人才引育留用“精”字文章,精准引才,精诚留才,精细育才,精心用才,盘活“源头水”,搭建“大舞台”,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作用。

  “量体裁衣”精准“引”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准确定位、明确需求是招才引智的前提。缺什么人才就引什么人才,引什么人才就用什么人才,突出需求导向、目标导向。引进人才,要做好“精”字文章,把握“准”字导向,既要立足本地,鼓励当地人才返乡创业,打好“乡情牌”;也要打开思路,吸引外来人才落地生根,打好“政策牌”,要注重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打破地域限制、学历门槛、思维定势,制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办法,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善于“筑巢引凤”,打开“绿色通道”,广发“招贤令”,广揽“天下才”,解决好到哪里引才、引什么人才的问题,做到靶向引才。

  “因材施教”精细“育”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重大育才工程,始终把人才培养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是时代要求,更是强国之举。各地要“因材施教”制定培育方案、“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在人才培养上,既要着眼长远,又要立足当下,形成全链条培养模式,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线上+线下”、“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等方式对人才进行能力上的培养、思想上的升华。要坚持精细培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紧扣事业发展、群众需要,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立足实际情况,既要有理论滋养,也要有实践锻炼,既要强化红色教育,也要开展廉政教育,让培训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真心实意”精诚“留”才。“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人才政策的制定不仅是为了引得进人才,还要留得住人才。各地要想破解“留才难”,必须树立强烈的人才服务意识,既要“留身”更要“留心”,既要“安业”也要“安家”,让人才汇聚成潭、凝聚成势。留才,要拿出爱才的诚意、容才的雅量和聚才的良方。要带着诚心留才,在生活上关怀、政治上关心、待遇上关爱,要派专人开展谈心谈话,多点“思想见面”,了解工作状态、思想动态,了解是否生活上有诉求、工作上有困扰,用暖心的话语传递关爱的温度。要完善好公共服务设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人才的干事热情和工作干劲。同时要为人才制定更趋人性化的人才服务政策,提供涵盖教育、医疗、住房、金融等一站式服务,真正让人才留得下。

  “才尽其用”精心“用”才。“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善用人才、用好人才,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效应,实现人才最大价值。如果只引进不培养,只培养不使用,人才就会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要构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格局,坚持“人岗相适、以事择人”的原则,考虑人才个人的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以及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岗位的实际需求、难易程度,把合适的人用在适当的地方。要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进一步健全完善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考核评价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有盼头、有奔头、尝甜头,最大限度激发和释放各类人才活力。要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敢干事、善作为的人才撑腰鼓劲。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