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战略擘画大国创新,让科技创新成为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在习近平总书记领航下,中国正在向着建设科技强国的新征程奋进!在合肥西郊的科学岛上,有这样一群老中青三代人,他们心怀“国之大者”,聚焦可控核聚变研究领域,薪火相传、矢志创新,为了实现人类的“能源自由”,一次次向着梦想发起冲击。
各系统注意 各系统注意 第126136次实验开始放电……
一声令下,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的运行大厅里顿时安静下来。现场总负责人龚先祖目不转睛,认真观察着一个个指标数据的微小变化,不时与线上的外国专家沟通交流。今天,这是一场中外多个科研机构的联合攻关。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我们有着非常先进的装置,这样可以使得国外优秀的科学家、最顶尖的科学家来参与到我们的实验中。我们每年将近有1/3运行时间,用来与国外合作。
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简称EAST,它模拟太阳内部核聚变产生巨大能量,一旦成功,将为全人类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彻底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大家把这项工作形象地比喻为种“太阳”。能作为团队一份子,和中国“人造太阳”一起站上世界之巅,这是龚先祖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这也是跟国家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是成正比的,特别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投入是逐渐地在增加,也使得我们无论在物理研究和工程技术方面,逐渐从原先的跟跑到并跑,到现在我们在领跑。
2011年4月,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考察EAST装置时指出:“这项核聚变能研究工作为人类在选择未来能源方面开辟了一条光明的道路。”2016年4月和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在安徽考察时强调,关键核心技术讨不来要不来,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够解决。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基础研究是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一个关键。我们就是立足于从基础研究的源头出发,推进了我们所有科学目标的实现。
龚先祖坚信的这条路,中国“人造太阳”团队已经爬坡过坎走了50多年。上世纪70年代,等离子体所的核聚变研究几乎是在一张白纸上起步,年逾古稀的吴维越至今记忆犹新。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 研究员 吴维越
1970年以后,当时中国已经说我们要自立于世界之林,那么在这些大的科学上我们不能缺席。但是核聚变的这个事情,我们完全是一个“小学生”,都是跟人家学,那是要看人家的脸色的。
缺技术、缺经费,早期国内的科研人员经常是背着干粮出国去学习;实验、分析、调试、拆解、组装、再实验,干到凌晨乃至通宵是常事。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 研究员 吴维越
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融入了世界上研究核聚变的这一个大家庭。一直是坚持独立自主。
坚持自主创新与学习借鉴“双轮驱动”,中国核聚变研究开始换挡提速。龚先祖记得很清楚,从1998年到2006年,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人造太阳”实现了“弯道超车”。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我们历经了四代装置,到2006年,等离子体所人通过自主创新,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也就是EAST装置。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副院长 等离子体所所长 宋云涛
(全超导)托卡马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工程,我们的零部件有将近100万个,100%的国产化,100%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也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的嘱托,科技一定要自立自强。
建装置只是“打前站”,通过实验运行去给聚变能发电“探路”,任务更加艰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到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突出强调加强基础研究、鼓励自由探索。作为指挥“人造太阳”实验运行的人,国家使命让龚先祖看清了前行的路,也倍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我们曾经有一句话,星期六肯定保障不休息,星期天不保障能够休息。所有的时间是完全服从于实验,可能有时候晚上到12点,有时候可能到凌晨2点。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副院长 等离子体所所长 宋云涛
张斌,昨天晚上10点钟你就跑掉了,那哪行呢?还是要抓紧效率……
这一天的例行晨会上,实验运行负责人之一张斌,因为头天夜里既定任务结束早、比平时提前收工,被点名批评。张斌是龚先祖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现在已经能够独立“挑大梁”了。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负责人 张斌
基础科学研究都是在探索未知领域,不去拼命干是不可能成的,就是对身体的考验还是挺大的,说实话有时候会有困累乏。
身体上有困累乏,心理上同样也有。龚先祖发现,随着放电次数越来越多,实验温度越来越高,大科学装置出现故障和问题也越来越频繁,有一次还挺严重。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 副所长 胡建生
就是一台泵,运行过程中轴承断了,因为这个泵它是上万转每分钟的高速旋转的,它上面的叶片都飞出来,冷却水部分就直接打破了,整个装置进了不少水。
实验被迫中止,但装置不能停下。面对每天数十万元的待机费用,所有人压力都很大。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诊断系统 负责人 臧庆
我有一个博士生,她见到我以后,坐着坐着突然就哭了。然后她说老师你能不能给我换一个课题呀,我这个事情我实在是做不下去了。承受了长年累月精神上以及任务上的一种压力,都说过也哭过,他们始终是没有放弃。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 工程师 陈鑫鑫
有一次凌晨4点钟的时候,我们这边有个老科学家,快退休的年纪,一个人在装置底下,在那儿摸索、在那儿调试,给我们年轻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注入。
充满热爱,永不言弃。历经7年研发、17年改造升级,超高温、超低温、超高真空、超强磁场、超大电流……现在的EAST本领高强,拥有核心技术200多项、专利超过2000项;今年4月份,它成功实现了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秒,创造新的世界纪录。截至目前,中国“人造太阳”已累计开展实验12万多次,创造世界纪录十多次。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院长 刘建国
12万多次的实验,它不是一个终点,它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牢记创新科技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新征程中有新作为。
眼下,在科学岛西北面的不远处,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已经拔地而起。聚焦“四个面向”,坚持自立自强,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正接力创新、勇攀高峰,让种“太阳”一步步从梦想变成现实。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总负责人 龚先祖
可能会有一次又一次失败,我们是跌倒了爬起来,重新再来。通过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希望能够利用磁约束聚变能,点燃所有的灯。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院等离子体所EAST装置实验运行 负责人 张斌
老科学家们当年在那种艰苦条件下,把我们的EAST装置建立起来。我们所承担的是国家给予的使命,需要不断地向前冲,流血流汗但不流泪。
中国工程院 院士 万元熙
国家给了磁约束聚变研究以巨大的支持,这是我们的梦想,我们要为之而努力奋斗。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