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淠史杭就是当代一本教科书。淠史杭工程的建设史就是一部让我们越学信念越坚定、越学意志越顽强、越学干劲越充足的历史。
铭记和赓续、创造新的奇迹,就是最好纪念。我们将做到“三个永远不忘”:
一是永远不忘老区人民。俗话说得好,哪有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奉献和牺牲。65年前,在生活极其困难、物资极其匮乏、技术设备极其简陋条件下,老区人民历时14年,筚路蓝缕,战天斗地,谱写了堪称奇迹、代代传颂、年年受益的治水史诗。我们将永远念兹在兹,在新征程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二是永远不忘饮水思源。现在,每年通过淠史杭工程向合肥输水超7亿立方米,其中用于城市供水超4亿立方米,占合肥整个城市供水比重超85%;受益农田415万亩,占全市灌区面积超60%,有力保障了合肥最基本民生和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了合肥人口超千万、GDP超万亿。在六安市大力支持下,总投资超15亿元的龙河口引水入肥工程,也正在加快建设,有望年底具备通水条件。我们将永远饮水思源、感恩奋进。
三是永远不忘责任使命。众所周知,因为责任,让我们热血沸腾、无怨无悔;因为使命,让我们风雨兼程、一往无前。正因为使命和责任,让六安老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是两句话:一是“老区不像是老区”,二是“老区不愧是老区”。之所以讲“老区不像是老区”,因为老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而且更加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之所以讲“老区不愧是老区”,因为老区精神代代相传、不断发扬光大,而且历久弥新。
共饮一方水,更要发展一体化。我们将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全面推进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加快合六同城化建设,把六安之长与合肥所能结合好,把人文相亲与地利之便结合好,把转型之机与配套所需结合好,携手为“七个强省”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