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种子” 育更多制度“新苗”

访问次数: 408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3-09-28

[字体: ]

    自贸试验区建设,在安徽已经走过3年时间。

  进出口总额在全省占比从2020年成立初的约21%提高到2022年的25%;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从成立初的约28%提高到31%;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主导产业的44项试点举措落地实施,有效解决了一批企业关注的堵点痛点……安徽自贸试验区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的区域广度和内容深度全面升级,不断向“深水区”迈进。

  3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在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系列可感可知的成果。曾经,一些科创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很难从银行贷款,成长过程中困难重重;如今,在自贸试验区内,推行的科创企业信用票据融资新模式,创新信用贷、积分贷等评价机制,让科创企业融资获得性大大提高,“知产”也能变“资产”。争分夺秒的科创创新,不再因为资金难题,而停滞不前。借改革之力,自贸试验区建设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活力。

  自贸试验区的故事,核心是制度创新。向内看,通过坚持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制度创新的红利已清晰显现。3年来,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162项,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经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批准在全国复制推广。同时,省内联动有力有效,分两批设立13个联动创新区,承接省级赋权事项190项,探索形成“区域评估”机制、林业碳汇路径、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监管模式等14项创新成果,辐射带动安徽全域改革开放。一边投石问路,一边总结推广,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带动了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激发出新的改革发展活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向外看,自贸试验区也是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又一窗口。在安徽,实施自贸试验区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把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与构筑高能级开放平台结合起来,以“投资安徽行”为统揽,打造“天下徽商圆桌会”“海客圆桌会”等品牌,推进“徽动全球”出海行动,组织“跨国公司对接会”,打造了定向联系外商、磁吸海外投资的工作品牌,不断提升利用外资规模、质量和水平。“试验田”引领,安徽高水平对外开放释放出更多的积极信号。

  自贸试验区既是对外开放、融入全球的重要窗口,也是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重要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面向未来,自贸试验区仍需不断攀登制度创新的高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把问题穷尽、把办法想足,做出更多“首创性”的探索。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在面上推广,从而积小胜为大胜,将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何珂)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