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安徽考察,指出“安徽在科技、教育、人才方面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好这一优势”。牢记总书记嘱托,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当前,安徽正在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形成天下英才汇聚江淮的生动局面。
这里是合肥高新区,我身旁就是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它横跨合肥新站、包河、高新三大区域,串联起了量子中心、科大先研院、中国声谷等多个研发机构和上千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天,乘坐4号线通勤上班的年轻人超过10万人次,这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彰显的正是合肥这座城市的蓬勃朝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硕士毕业生 崔嘉棋
记者:你好!请问你是在哪上班!
我现在是在附近的一家工业互联网企业,做网络工程师。
这边的人才政策好,处处充满着创造,选择在安徽就业创业就是选择与机遇同行,很有信心吧。
南京大学 硕士毕业生 黄欣然
我现在国仪量子做研发工作,我硕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我对量子产业的发展很有信心。
是什么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到安徽就业创业,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来到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这座刚刚落成不久蔚蓝色建筑群,与周边的上百家生物医药产业企业交相辉映。短短两年多来,这里已经招引了200多位海内外知名机构和高校的研发人才,谢伟就是其中一位。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 特任研究员 谢伟
记者:目前我们这个团队正在研发什么产品?
我们主要开发一些新型药物递送系统,这个药物系统精准靶向到肿瘤病变部位。然后我们也看到在合肥有一些转化的潜力,合肥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设施的配套,让我们最大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
包括谢伟在内,依托中国科大、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218家“国字号”平台,和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等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目前,安徽已聚集了2万多名高层次人才和4000多个创新团队。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基因治疗药物中心 研究员 刘波
省里面也是给了非常多的资源,非常地重视人才,我呼吁我的师弟师妹们,或者是其他一些刚毕业的博士,都可以过来,能够在这边生活、能够在这边工作。
在加大人才招引的同时,安徽还依托校企合作育才模式,推动中国科大、合肥工大、安大等一批高校与蔚来汽车、科大讯飞、京东方等企业开展多主体合作育才。
本台记者丁剑
这里是合肥大学城,包括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在内的近20所高校集聚与此,每年,这里可为社会输送超7万名本专科和硕博毕业生,他们中,近七成都留在了安徽工作。
通过整合省内120多所高校资源,目前,安徽已建成产业学院25个,增设服务战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民生急需的本专科专业504个。在中国科大科技商学院,一批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五懂”人才,正在加速向安徽汇聚;在合肥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每年可为奇瑞、蔚来等企业输送上百名新能源汽车产业硕博人才;在安徽大学,通过与大众安徽、本源量子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学生留皖就业率超70%。在马鞍山学院设立的工程师学院,人工智能、机器人等8个新兴产业专业,已培养了213名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毕业生。
安徽大学 党委书记 蔡敬民
我们安徽大学与很多的企业都有深度的合作,你比如说我们集成电路学院,我们和60多家企业有着密切的合作,这个我们研究生在大二的时候已经全部预订一空,本科生就业率也很高。
合肥智行光电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贾怀瑾
这个产业工程师这块的培训,应该说走在了行业的前列,这个方式是非常好的,我们也欢迎给我们推荐产业工程师,提前给我们培养产业工程师,我们企业来了就即签即用,非常方便。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指出,要突出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实施人才兴皖工程,让安徽成为引才汇智的“强磁场”。着眼“养人”之地建设,安徽先后印发3个版次的人才“30条”,形成了“编制周转池”、引才评价“绿色通道”等在全国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合肥市为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量身定制”人才政策,高层次人才首次购房享受30-150万元购房补贴;铜陵专门出台“产业人才8条” ,重点吸引当地急需的新兴产业人才;宿州市开展“百名博士后进埇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宿州市“博士专家进埇桥”项目秘书长 博士 周永生
通过博士专家智力支持、专业支撑、模式设计、方法创新、资源对接等形式,我们博士团队先后引进47个项目。
阜阳技师学院 副院长 陈伟
围绕着安徽省的十大(新兴)产业,我们重点建设的有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汽车几大重点专业群,毕业的学生75%以上都在安徽省内提供服务。
从近千万农民工省外务工,到24万名高校毕业生流入、110万名农民工回流。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先后引进扶持320个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其中239家成长为高新企业、187家入库科技型企业。全省已集聚20000多名高层次人才和4000多个创新团队。2022年全省应届毕业生留皖率提升至74.2%、创历史新高。今天的安徽,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1170万人、近5年净增400多万人,年均增长9%,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人才支撑更加牢固。
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 王炜
我们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发挥区域发展战略叠加的优势,打出招才引智新攻势,为五湖四海创业英才汇聚安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