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企业的茁壮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营商环境。
一个好的营商环境靠什么来培育?制度“土壤”不可或缺。
近日,安徽省印发《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若干措施》,目的就是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环境。
对营商环境的培育,安徽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久前,《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草案)》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从市场环境、政务环境等9个方面为营商环境立法。
连续两月,安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办法接力“上新”,足见当地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为什么,安徽对营商环境“情有独钟”?这是因为,这些年来安徽的经济逐年跨上新台阶,企业功不可没,安徽深知企业的贡献。实践也表明,营商环境越好,企业越活跃,经济越发展。这一切,都离不开政府与市场的“双向奔赴”、良性循环。
好的营商环境犹如阳光、空气、水和土壤,是企业扎根发芽、茁壮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
安徽加强制度创新,通过为营商环境立法,为市场主体护航,打造极具安徽辨识度的营商环境“强磁场”,这让在皖投资兴业的一个个大中小企业倍感安心,升腾希望。
此次安徽专门针对外商投资解锁的政策“工具箱”,装满了特色和亮点,诸如“投资安徽行”、海客圆桌会等特色招商品牌搭建出一座座“通海桥梁”,让海外企业看得见平台,感受得到热情。除此之外,还从提升重点领域引进外资力度、积极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等方面为广大外资送上“政策礼包”,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优”,凸显出安徽“内外兼修”的鲜明导向。
融入长三角,出海向世界,安徽经济底色中,“外向”的特征愈发明显。
触摸向外脉搏,数据最直观。今年前9个月,安徽实际使用外资120亿元、同比增长2.1%,高于全国10.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成为引资“大户”。一个创新的安徽,正成为海外资本投资打卡的重要目的地。
跳出安徽看投资大场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市场广阔、机遇满格的中国市场,在海外“圈粉”增多,正成为海外企业投资兴业的重要场地。
来华企业多起来,“1+1>2”的“拳头效应”也在渐渐凸显,这对各地而言,无疑是新机遇。这样的道理,各地自然也看得很清楚。一定程度上,各地都在想尽办法吸引优质投资,壮大市场主体。
各地激烈竞争,难免“僧多肉少”。地方选择投资,投资者也在选择地方。客观来讲,安徽从使用外资的数量看,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优”的良好态势,但与沿海发达城市,开放起步早、创新速度快的城市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落到安徽看变化,安徽吸引外资之“进”,靠的就是日益向好的营商环境。赶上跑在前端城市的脚步,超越更多的竞争者,就需要更多的创新之举,以环境之变吸引外资关注、近悦远来。
政策上“新”、服务向“优”……实际上,安徽对此所做的努力,外资外企感触越来越深。
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上高朋满座,更多跨国公司牵手江淮、落户安徽;“2023年外资企业安徽行”盛大举办,外资企业期盼更多投资机会……
世界赴约安徽,打卡江淮的同时,安徽也主动走出去,靠上去。今年9月份,安徽省委书记韩俊率安徽省经贸友好代表团在德、法两国开展了密集的访问,“投资安徽行”海外推介也促成了一批合作项目。
走出去,引进来,根本要“留下来”。那么,外资如何留?关键靠“好环境”!何为“好环境”?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
此次安徽聚焦吸引外商投资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举措,干货满满,可谓切中了外资关切。
不论是强化外商投资项目和企业服务、优化外商投资企业外籍员工停居留政策体现的“事无巨细”,还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出强化外商投资促进资金保障的“真金白银”加持,或是鼓励外商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的“机遇打开”……安徽以政策实招为优化营商环境“划重点”,吸引海外企业“近悦远来”,有助于重塑经济新格局。
准入门槛高不高影响着外资是否进得来,而营商环境优不优决定着外资是否愿意来。看不见摸不到的环境,却最有感,需要用一连串实打实的举措去构建。
各地要做的,就是结合本土优势,细化举措,创新服务,进一步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以一棵棵扩枝散叶、向阳生长的“梧桐树”,吸引一个个“金凤凰”前来栖息、投资兴业,打开一个更加可期的市场未来。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