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强”谱写文化强省新篇章
制定“责任书” 规划“施工图” 明确“时间表”

访问次数: 851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3-11-16

[字体: ]

    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指导意见》,提出扎实做好文化铸魂、文化挖掘、文化供给、文化产业、文化传播大文章,着力打造思想引领力强、舆论影响力强、文化感召力强、创作生产力强、文化供给力强、综合竞争力强的文化强省。按照“一梁五柱”布局,我省推进六项重点任务:“一梁”是高扬思想旗帜,“五柱”是壮大主流舆论、保护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提升文化服务、发展文化产业。

  安徽文化底蕴厚重、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郁,当前正处于厚积薄发、动能强劲、大有可为的上升期、关键期。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群纷纷表示,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打造“三地一区”、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

  擦亮徽风皖韵文化标识

  安徽文化多元、开放包容,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徽州文化等共同构铸了彰显徽风皖韵的地域文化,使安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的博物馆。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发掘各地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共同文化记忆、丰富时代印迹、认同度高、影响力大的文化地标。

  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处长杨柳说:“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地区文化识别的重要符号、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标志。建设一批彰显世界影响、彰显中国气派、彰显徽风皖韵的文化地标,能够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文化底蕴深厚,文艺人才集聚,文化产业繁荣,合肥市聚力打造创新包容的城市文化标识、常来常往的科普文化中心、文艺精品的创作孵化中心、文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中心、文旅融合的消费集聚中心;淮上明珠蚌埠借力热播影视和网络传播,迅速成长为“网红”城市,挖掘历史资源、打造“文明根脉”IP,挖掘红色资源、打造“红色基因”IP,挖掘工业资源、打造“工业文化”IP,培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增长极……各地擦亮独特文化标识,努力将历史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宣纸,安徽的文化符号;徽菜,安徽的文化名片。宣城市通过打造数字非遗展示馆、推动非遗进校园等举措,让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焕发新生。宣城市委负责人说:“我们将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动文房四宝、徽菜等传统技艺传承创新。积极参加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等,推进文化遗产‘走出去’,不断打响文化品牌。”

  打造记录时代文化精品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电视剧《县委大院》获第28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编剧(原创)3项大奖;民族歌剧《风雪大别山》荣获第5届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今年初以来,“文化皖军”用心用情推出精品力作,捧回一个又一个重要奖项,为人民群众奉献丰富而优质的精神食粮。

  从推出《邓稼先》《不朽的骄杨》等黄梅大戏,到举办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京黄故里”安庆近年来聚焦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戏曲名城”,全力推动传统戏曲艺术热起来、火起来、潮起来。安庆市委负责人说:“我们将力促创作更加精品化,围绕时代主题,健全激励机制,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面向全国‘开门搞创作’,唱响时代主旋律,赋予传统戏曲新魅力,让‘有戏安庆’更加‘好戏连台’。”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用于支持和引导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有力保障全省文化强省各项任务落实。尤其是支持戏剧、电影、电视剧、广播剧、重大文艺活动等项目创作展演,推动打造更多精品力作。省财政厅一级巡视员胡锡萍说:“我省将发挥省文化和数字创意产业投资基金作用,支持设立安徽省文化精品发展子基金,提升省级文化投资运营平台融资能力,推动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端出全民共享文化大餐

  1869个公共文化场馆(站)全部免费开放;马鞍山、铜陵、安庆、蚌埠4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宣城、亳州、池州等8市获评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每年举办“四季村晚”2000余场次,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1300万……我省全面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设施,全力打造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大餐。

  让百姓共享文化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说:“我们将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送戏进万村’‘四季村晚’、广场舞展演等质效,把‘戏’送到人群集中的地方,送到群众心坎上。以群星奖评选为抓手,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创新文化惠民消费,开展万场演艺‘六进’活动,努力让群众享有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自2019年运营管理六安市图书馆以来,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勇闯公共文化服务“蓝海”,目前已经运营省内外20家公共图书馆,全力打造全国公共文化服务标杆。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金涛说:“我们将积极参与重点文化标识工程、公共文化空间工程,推动构建遍布城乡的文化服务网络。深入参与文化惠民工程,形成以‘中国黄山书会’为龙头、以各地特色阅读活动为支撑的全民阅读活动体系,打造一流影响力的全民阅读品牌,让书香触手可及。”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