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组织开展了安徽省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情况专项评估。评估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阶段,专家组由国内财政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岳树民、中国社会科学院张德勇、中央财经大学肖鹏、复旦大学孙琳、南开大学马蔡琛。线下评估前,专家组进行了为期1周的线上评估,对安徽省财政厅提交的零基预算改革系列材料进行了详细查阅,了解改革基本情况。
12月9日,专家组在合肥进行了线下集中评估。专家组召开改革情况评估论证会,现场听取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情况的总体介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人社厅等省10大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牵头部门零基预算改革及专班运行情况的介绍;合肥市、芜湖市财政局关于两市零基预算改革推进情况介绍;并与相关部门的同志面对面交流研讨。
“变”:革新了传统思维观念
2022、2023年,安徽省委连续将零基预算改革列入省委深改委年度重点改革事项。2022年6月,省政府出台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省财政厅先后配套印发4份工作指南。经省政府同意,省财政厅印发统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运行机制,建立改革“1+4+1”制度体系,覆盖预算编制、执行、公开、绩效评价、预算监督全过程。
经过各部门共同努力,我省零基预算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前,预算部门往往“做事先要钱”,习惯于直接补助、无偿补助等传统方式花钱。
改革后,项目支出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跟着政策走”的原则编制,做到“先谋事、再排钱”,同时,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平台的思维逐步融入部门的工作模式。编制2023年预算时,发展改革、科技、经济和信息化等部门统筹谋划牵头的相关领域支持项目,做到了项目早谋划、早准备。省级继续统筹整合81亿元支持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产业发展。
“集”:重塑了支出政策体系
改革前,支出政策分散、项目重复现象较为突出,2022年,仅助企纾困各类政策达到454项、预算部门项目支出2663个。
改革后,预算安排打破部门职能分割,政策、项目根据事业需要重塑整合、系统集成。2023年预算编制中,省政府办公厅牵头,财政、发展改革及相关部门紧密配合,全面清理重塑省级185项支出政策。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运行30条政策,部门制定实施细则,形成“1+N”政策体系。同步开展项目清理,省级预算部门项目数较上年减少482个,压减18.1%,平均每个部门减少3.3个项目。
“破”:改变了支出固化格局
改革前,一些预算部门“护盘子、守基数”,有的政策项目到期没有清理退出,甚至上世纪90年代出台的老政策仍在超期执行;有的部门资金固化到内设处室,“一个处室一项资金”。
改革后,所有预算支出不再有基数概念,而是根据实际“该保必保、应省尽省”。2023年预算,进一步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8.9亿元,清退了25项长期存续的已到期、已完成任务的项目资金。一些部门主动打破以往按处室设置工作经费的做法,如省委宣传部整合性质类似、功能相近的项目资金,将原20余个项目精简为8个。
“合”:健全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机制
改革前,各领域政策、资金、工作存在“画地为牢、各自为战”问题。如政务信息化,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各部门只管“自己建自己的”。
改革后,更加注重整体协同作战、增强合力。编制2023年预算时,在产业、科技、民生、政务信息化等多个领域,分类统筹整合设立10大专项,由原来110个部门分散实施改为10个部门牵头实施,并以“牵头+配合”形式,组建了10个统筹资金使用工作专班,实现了政策聚焦同一任务、资金投向同一领域、工作聚力同一目标,资金使用更加高效,同时也提升了政府部门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效”:强化了资金放大撬动和直达快享
资金使用方式上,改革前,习惯于直接补助、无偿补助等传统方式花钱;改革后,更加注重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实现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2022年开始,省级统筹一部分产业领域直补资金,计划用5年时间,支持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投向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十大新兴产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基金运作支持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最大限度地用财政资金撬动市场资金。截至目前,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母子基金认缴规模合计2666亿元,撬动比例达到1:4(即财政每出资1元,可撬动其他资金4元)。
资金兑现方式上,改革前,一些部门主管的项目资金层层申报、层层审核,兑现过程长,有的部门到12月底仍在分配资金。同时,市场主体忙于找政策、跑审批,甚至“多头找、反复跑”,“痛感”较多。改革后,一些部门主动站在市场主体角度,优化政策设计,改进工作流程,“免申即享”实现相关资金直达快享、精准滴灌,市场主体坐享资金进账。2023年省级助企纾困资金16.8亿元,一季度全部下达。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提前谋划项目,3月底前通过“免申即享”方式兑现资金11.8亿元,兑现时间压缩近60%。“免申即享”平台3月上线运行以来,兑付财政资金70.9亿元,惠及20806家企业。
通过看资料、听介绍、查案例、深研讨,专家组对安徽零基预算改革有了较为全面了解和直观感受。专家组对安徽零基预算改革的举措与成效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安徽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站位高、力度大、举措新、效果实,是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在财政工作领域的具体实践;是坚持习近平总书记“集中财力办大事”理念的有力探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有关“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有关“建立现代财税体制、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的生动案例。(记者 汪乔)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