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重商、安商、亲商、暖商、护商,让企业和企业家放心投资、专心创业、安心经营、舒心发展、顺心成长,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是我省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近日,在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暨协同化机制化常态化推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现场发布2023年全省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案例。
“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去年,我省各地各部门在办理案件中,涌现出一大批涉企典型案例。那么,这次发布的十大典型案例,究竟典型在哪?
严惩侵企犯罪
十大典型案例中,三个案例聚焦依法严惩侵企犯罪,有力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对侵犯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的犯罪案件,坚持重拳出击,依法快侦快破,同时指导企业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芜湖市公安机关通过循线深挖,一举打掉了敲诈勒索食品生产企业的犯罪团伙,并指导企业建立“食品行业品牌维权联盟”。
蚌埠市公安机关通过合成作战快速侦破了公安部挂牌督办的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彰显了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司法保护的决心,提供了打击跨区域网络犯罪、深化行刑衔接的样板。
马鞍山市检察机关在办理企业内部人员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时,坚持快捕快诉,促使该企业收回欠款34.16亿元,同时通过建立驻企工作站、制发检察建议等指导企业完善管理制度。
为企纾困解难
“案案都是营商环境”。健全完善困难企业救治与破产企业退出机制,支持“有挽救价值企业”通过合规整改等司法挽救措施实现新生,以司法案件的高效办理促进企业重回良性发展轨道。十大典型案例中,两个案例聚焦发挥良法善治作用,着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滁州天长市法院通过府院联动开展“自救式”重整,帮助企业及时走出债务困境,打造了新三板企业破产重整复牌上市的成功样本。
芜湖市中院在二审阶段精准指导涉案企业完成合规整改,最大限度降低了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为推动审判阶段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作了有益探索。
化解扰企纠纷
十大典型案例中,两个案例深刻把握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内涵和外延,坚持办信访就是办民生、解纠纷就是解民忧,深入推进涉企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质化解,切实为企业“松绑减负”,聚力推动企业轻装上阵。
阜阳市两级审判机关面对涉及“一房二卖”,集合房屋买卖合同之诉、排除妨碍之诉、侵权责任之诉、执行异议之诉等多达480起民商事诉讼纠纷案件,坚持能动司法,均衡各方利益,推动实质性化解历时8年的信访积案,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亳州市谯城区法院坚持“抓前端、诊未病、治顽疾”,创设“大药行”调解工作室,打造“一站式”调解服务平台,妥善化解中药材交易纠纷,有效预防中药材企业交易风险,有力服务当地中药材产业健康发展。
助企健康发展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十大典型案例中,三个案例聚焦落实落细护企政策,推动建立全环节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深入推进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推动护企、惠企政策直达市场主体,全力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阜阳市检察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协作配合,通过经济影响评估、优化审批流程,在履行对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监管责任的同时,保障了矫正对象在一定区域内外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传递了司法温度与善意。
铜陵市检察机关深入落实“企业家约见检察长”制度,通过府检联动服务公司上市,进一步升级服务保障层级、提升助企发展平台。
岳西县深入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专项行动,向企业兑现奖补资金321.6万元,促进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助推经营主体活力迸发。
案例是经验的系统总结、成果的高度凝练、生动的法治教材。推深做实我省政法机关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探索形成的企业点赞、社会认可的务实管用做法,是发布典型案例的应有之义。
“我们强化成果运用,聚焦把阶段化专项行动成效转化为常态长效化工作机制,全面总结好经验、好做法,科学论证评估,及时推动点上‘盆景’变成面上‘风景’。”省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董桂文说。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