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检察官汤恒明:公共利益的默默“守护人”

访问次数: 155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4-02-29

[字体: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也没有叱咤风云的壮举,有的只是认认真真、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全国模范检察官、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汤恒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记者说。
但在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检察院的领导和同事心里,汤恒明中专毕业,凭借对法律的热爱自学通过司法考试、取得法律硕士学历,以求极致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实至名归。
 
勇于创新,破解环境污染案办理难题
一段时间里,在办理环境污染案件时,全国检察机关都面对一个共性问题——污染的损失要鉴定,但职业鉴定机构很少,鉴定费用很高。
2019年在办理长江非法采矿案件中,评估非法采砂对长江损害环境评估的影响,是当时遇到的最大瓶颈。
“要找专门的鉴定机构的话,一个案件的平均费用大概是20万,鉴定时间非常长,而且鉴定比较难。”汤恒明就想能不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在坚持不懈地探索下,汤恒明创新提出运用专家意见形式解决环境损害评估费用高、时间长等难题。以前评估采砂案件可能需要20万~30万,现在案件评估平均费用只需要不到1万元,为检察机关开展类似案件办理提供了借鉴参考,目前该模式已经推广到铜陵、马鞍山等地。
值得一提的是,几年来,汤恒明承办的10起案件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典型案例。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工作连续多年在全市检察机关业务考核中位居前列。
“肯干、能干、会干、苦干”是镜湖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光菊对他的评价,“汤恒明的模范不是光彩夺目的,他是一种群像的代表,是全体镜湖检察干警落实新时代检察精神的生动写照。”
 
心系百姓,为住危房老人维护权益
“老人大概70岁,身体瘦弱,独自居住在一个15平方米的铁皮房子里,也不通水。”汤恒明向记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
2022年,在接到一起老人长期居住在危房的案件线索后,汤恒明和同事进行了实地查看。当时是夏天,房间闷热不通风,看到这一幕的汤恒明内心很是震动,决心要帮老人解决住房问题。
仔细了解后得知,老人有三个儿子,但因为原有房屋拆迁补偿款分配问题,三个儿子闹了矛盾拒绝赡养老人。街道、村委会协调后,老人的儿子依旧以各种理由拖延,拒不履行赡养义务。
因担心影响儿子声誉,老人又不愿通过向法院起诉方式要求儿子解决住房。
事情陷入了僵局。但任由老人居住在有安全隐患的房子里,汤恒明又实在不忍心。
“这是家庭矛盾,他完全可以不管,但凭借内心朴素的正义和善良,他不愿意放弃。”汤恒明的一位同事说。
后来汤恒明尝试通过民事公益诉讼的方式,由检察机关作为公益诉讼起诉人来起诉老人的三个儿子,让他们履行赡养义务。
检察机关通过启动民事公益诉讼程序,综合运用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办案、公开听证、多方调解等方式,督促义务人履行赡养义务,妥善解决被赡养老年人居住权益问题,弘扬了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最终,老人终于搬离了居住八年之久的简易房。
守护公益,大情“小事”都不放过
在镜湖区检察院介入之前,拥有100多年历史的皖江中学堂暨省立五中的修缮保护一直是文保单位的一块“心病”。
 
皖江中学堂位于安徽师范大学赭山校区内,依山就势,砖木结构。陈独秀曾执教于此,恽代英、蒋光慈等人都曾在这里从事教学和革命活动,培养了一大批革命人才,被誉为“安徽的北大”。
“在每年的安全巡查中,我们都发现这栋建筑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屋面有塌陷变形、梁架腐朽,还有墙面脱落等。”芜湖市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石宝友说,由于经费以及人员安置问题,虽然文物保护单位多次推动修缮工作,但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接到案件线索后,镜湖区人民检察院向负有文物保护管理职责的相关部门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启动修缮工作。针对修缮资金不足问题,检察机关还多方协调,争取省市文物保护专项资金。
 
如今,皖江中学堂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今年将迎来文物再利用。“我们将继续保持与文物部门的沟通,督促产权单位对下一步利用进行合理解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弘扬它的历史文化价值。”汤恒明说。
大到长江保护、革命文物保护,小到马路上的窨井盖损坏、盲道上的螺丝钉残留、小区里的电动车飞线充电、水电缴费单里的信息泄露,都有汤恒明和团队奔赴忙碌、勇敢亮剑的身影。
 
从事公益诉讼工作以来,汤恒明的妻子说他越来越“爱管闲事”了。一次在和妻子散步时,汤恒明偶然发现地上施工残留的螺丝钉,存在安全隐患。他专门骑车在街上找了一遍,将情况反馈给区城管局,并发出检察建议。
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孤例。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2019年至今区检察院一共向区城管局发出了30余件检察建议,包含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施工扬尘污染、产业园污染、环境噪声污染等。
2020年一个雨天的傍晚,汤恒明发现车道之间有一个窨井盖缺损,第一时间联系上区城管局,相关部门也以最快速度采取了应急措施。虽然看似是一个小小的窨井盖,但是延伸了群众脚下的安全。目前,镜湖区所有道路的窨井盖都增设了防坠网,切实维护百姓安全。
“汤检带领团队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注重源头治理。他们的检察建议会发给所有相关部门,从行业管理到末端执法,这样通过齐抓共管,可以有效促进问题彻底的根治。”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追求极致,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
审查报告1800余页,888万字,起诉书读了两个半小时……
2023年11月29日,由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刘某、杨某某等57名被告人涉嫌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等罪一案在镜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
一审宣判后,汤恒明也长舒一口气。这起案件是他分管刑事检察业务后,带头办理的第一起重大涉黑团伙案件。
面对压力,他没有气馁,更没有放弃,而是带头研究学习。“刚接手这个案件的时候,我就把所有的涉黑案件的一些罪名、法律法规全部学习了一遍,然后对专案组的人员进行了分工。”
因为案件涉及的人数非常多,工作量非常大,区检察院派人专门驻点,加强与公安机关的沟通。办案过程中,汤恒明带领团队加强黑社会组织案件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放弃休息时间,经常晚上加班加点,对公安机关调取的每一份材料都进行详细的审查,及时提出补充侦查意见。
“汤检做事非常认真负责,不管大事小事,他接手就没有马马虎虎过。只要是大家遇到的问题,他都用求极致的心态去解决。”当时一起承办案件的检察官朱赟说。
最让同事们佩服的是,办理案件的关键时期,汤恒明的儿子正值高考,他也没有请假,而是坚持一丝不苟完成工作。在他的带动下,团队迎难而上,顺利完成了案件办理。
“汤恒明不是一枝独秀,在他的带动作用下,其他人也比学赶超,芜湖检察各个团队办案质量显著提升。”芜湖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奚要武说,汤恒明的身上很好地诠释了“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芜湖检察机关一直坚持的“建过硬队伍、做极致工作、创一流业绩、育先进文化”的工作思路。
从检16年来,汤恒明在多个部门工作过,他总是精益求精做好每一件事,用心用情办好每一起案件。“未来,我将发挥好榜样作用,高质效办好每个案件,在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汤恒明坚定地说。(记者 吕文卫)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