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日前,在革命烈士陈延年、陈乔年的家乡安庆,1200余名青少年来到延乔中学,用“时空对话”、重温入队入团入党誓词等方式祭奠延年乔年,传承革命之志。

安庆举行活动缅怀陈延年、陈乔年烈士 江胜/摄
三年前,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让全国观众熟悉了陈延年、陈乔年这对英雄兄弟。广大青少年将他们视为偶像,经常用写信的方式向他们介绍祖国变化,分享生活点滴,有时还带着糕点糖果到他们墓前祭拜。
为何延年乔年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他们身上有哪些精神特质打动了我们?
内心昂扬无畏,抵御“精神内耗”。
最近几年,“精神内耗”一词走红网络。“精神内耗”日常表现为自我否定、负面情绪等。有网友称,“精神内耗”的人,言未出,结局已演千百遍;身未动,心中已过万重山。
如何抵御“精神内耗”?或许可以从陈延年、陈乔年的人生经历中得到一些启示。
“少年人宜使苦,苦则志定”,延年、乔年认为少年人需多吃苦、多锻炼,这样才能有坚定的意志。自小家境殷实的兄弟俩,主动放弃优越的生活,自力更生,在上海读书期间,过着“食则夸饼,饮则自来水,冬仍衣袷,夏不张盖,与工人同做工”的日子。这些经历不仅磨砺了兄弟俩的心智,也让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底层人民的水深火热,立下救国救民的远大理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正因为百般锻造,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陈延年坚定地说:“即使面前等待我们的是无数次的失败,我们也一定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种自信和大无畏精神令人叹服。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方向。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这时到上海有随时牺牲的可能,但陈延年义无反顾地“逆行”,和赵世炎等不顾危险部署工作,寻找失散的同志,恢复和重建党的组织,积极开展斗争。“如果怕死就不要做共产党员了。”陈延年说。
勇敢地向着认准的方向前行,才能抵御“精神内耗”,不被外界的因素和杂音所干扰,才能干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
人生立志要趁早,明媚春光不等人。
电影《少林足球》里有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电影虽然有些年头,但这句话总是被人提及。
任何年代,理想都是前行的灯塔。
陈延年、陈乔年早早就立下了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我想成为一个能够报效国家,报效民众的人,我希望咱们的国家不要被外国人控制,民众不被当官的欺负,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陈延年曾说。
当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早早地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之路,尊重内心,择业立业。
最近,清华博士解平参军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来自山西大同农村家庭的解平,从小就远离家乡求学,进入清华之后参加了新雁班,担任了党支书,萌生了投笔从戎的想法。他的导师鼓励他深入国防一线,为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延年乔年的革命之路,成为激励万千青年的明灯。
有网友说,“他们走的是少数人的路,实现的却是大多数人的幸福。”
唯有自律,才能带来自由和快乐。
至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陈延年的两张相片。其中一张是他护照上的单人照,第二张是苏联当年派人来广州拍摄省港大罢工纪录片时为他们的合照。
陈延年曾给自己订下“六不”原则:不照相、不谈恋爱、不脱离工农群众、不滥交高朋名人、不铺张浪费、不大饮大食。
原则不仅制订在纸上,也落实在行动中。用现在的话说,陈延年是妥妥的“自律达人”。
大成就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保持自律。中国共产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也以记日记的形式不断反省自己,努力做到自警自勉,以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在日记中,事无巨细均有记录,尤以反省自己的缺点、不足居多。
我们总是听到身边的人抱怨时间不够用,或是为昨天的浑浑噩噩而懊恼,究其原因,还是自我管理不够,一有风吹草动就分了心,回到懒散的起点。
怎么做个自律的人呢?懂得做“减法”,张弛有度,学会管理自己。
陈延年这一生,心中有国,独无自己。他的友人曾说,陈延年常常穿一身粗布衣服,裤子外面也常扎一根草绳。每月的收入,只留下自己必须的开支后,全部捐献出去。
“革命者光明磊落、视死如归,只有站着死,决不跪下!”“让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90多年前,陈延年、陈乔年英勇就义前发出振聋发聩的革命誓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一名青年曾给延年乔年写信,信中说:我能做得太少,但我会更加勇敢,更坚定地去做一些事,尽力为社会、为我国,为成为温暖、正直、摆脱冷气的中国青年而活着。(撰稿:陈成)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