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 田野里涌动“新质生产力”

访问次数: 383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4-04-12

[字体: ]
春耕大忙时节,新农具、新农艺助力加持,耕种管有了“智慧大脑”,安徽不少地方实现了农业智慧化生产,粮食丰产丰收有了科技保障。
 
从4月中旬开始,安徽的再生稻进入栽插期,在芜湖市湾沚区,当地的种粮大户正忙着起苗、运苗、插秧,今年当地的再生稻机插率达到100%。
 
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永平村 种粮大户 杨方武
一亩田只需要10至20分钟,从育秧到插秧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一条龙服务。
 
一条龙服务的开端是繁育优质秧苗,在稻田不足一公里的地方便是智能育秧工厂,在这里,物联网监测系统实时为秧苗生长保驾护航。
 
芜湖市湾沚区智能育秧工厂 负责人 杨奇波
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我们育秧大棚里的温度、湿度,还有二氧化碳浓度,指导我们对育秧所需的环境更好的把控,能提高育秧的质量。
 
芜湖市农业技术中心 副主任 丁卫东
今年我们全市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了70个现代化的育秧工厂,以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新质生产力。
 
智慧赋能,农业生产满满“科技范”。眼下皖北小麦处于拔节孕穗期,也是田管的关键时期。在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种粮大户周杰根据智慧田管系统里的最新检测数据,开始给自家部分小麦弱苗喷洒叶苗肥,促进弱苗转壮。有了田管“黑科技”,周杰再也不要像以往那样隔三差五到田地里查苗情看墒情。针对今年小麦赤霉病呈现偏重发流行态势,亳州、宿州、阜阳等地全面开展植保无人机飞防第三方实时监管,对无人机作业轨迹、飞行高度、药剂浓度等进行科学评判,并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精细化的技术指导。在阜南县苗集镇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多光谱抓拍系统正在拍摄“X光片”,通过采集的数据快速分析出病虫害状况效果,对药剂喷施不到位的田块及时启动补防作业。
 
阜阳市阜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员 杨泽峰
数据要素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我们利用智慧平台对全县的小麦进行了监测,开展一喷三防,特别是做好条锈病、蚜虫等田间管理技术指导。
 
插上科技的“翅膀”,安徽正锚定“多种粮、种好粮”目标,加快建设“千亿斤江淮粮仓”,截至目前,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7000万千瓦以上,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6.5%。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