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今年以来,安徽积极推进绿美江淮行动,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谋划实施营造林等一批林业重点项目的同时,大力支持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和林下经济发展,以改革创新来培育新的增长点。

这段时间,在安庆市怀宁县的一个营造林项目现场,负责人石裕银正带领工人开展松土除草、施肥和林地清理作业,通过加强管护,进一步提升树苗成活率。而在去年前,这个40000多亩的林场还是一片荒山,树木稀疏,杂草丛生,不仅没有利用价值,还有较大的火灾隐患。怎样才能盘活这些土地,释放经济效益?当地决定从林地流转、集中经营入手。

中铁二十三局怀宁县国家储备林项目 项目经理 石裕银
流转过来以后,我们就通过林地的清理、间伐、改培等相关措施,做好科学地规划,树种的选择,造林模型的设计,目的是把它培养成大径级的用材林。

为实现这个目标,石裕银他们经过反复试种,结合本地土壤和气候特点,从成材快、经济价值高、观赏性和药用性等因素出发,种植了刺槐、望春花、蓝莓等8个主要树种,同时改进了灌溉、施肥和管养技术,使树木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中铁二十三局怀宁县国家储备林项目 项目经理 石裕银
接下来计划布局林下种植板块、初级加工的板块、文旅大健康、中医药的集散地四大板块的林下经济产业的施工,新建一个1000亩的碳汇示范林,到运营期末,可以实现碳汇的收益大概是160万元。

在培育壮大林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同时,当前,安徽正以推进高品质绿美江淮行动为抓手,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林长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新业态新模式,引入龙头企业,发展林业适度规模经营。依托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丰富的竹资源,安徽还在池州、广德、宁国等5个市、县开展了“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在广德市,当地通过实施林权改革、完善采伐制度、引进社会资本等方式,规模化发展竹产业,并设立了竹产业和林业改革发展专项资金,在竹林种植、产品深加工等各环节全力支持企业经营,去年全市竹产业总产值达到了145亿元。

广德市林业发展中心林业改革发展科 副科长 孔丹丹
在民宿、农家乐、景区等重点领域推广我们以竹代塑产品,拓宽应用场景,在竹林区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竹资源培育、产业延链补链及品牌创建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我们竹产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林业改革发展不断向前迈进,2023年全省完成人工造林28万多亩、封山育林179万亩、退化林修复73万亩,发展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超过1250万亩,今年全省计划实施人工造林近26万亩,并实施119个省级森林质量提升示范项目,打造200个绿美村庄,林业总产值力争达到6000亿元。

安徽省林业局绿美江淮行动工作专班 负责人 余波
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聚焦绿美村庄、绿美乡镇、绿美森林提升和绿色产业发展等行动,引导各地创新工作举措,加大推进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助力生态强省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