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兴、向海图强。”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有14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全球第一,其中,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和汽车运输船新接订单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79.6%、72.1%、47.8%和82.7%。
近日,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安徽省加快内河绿色智能船舶与特色海洋工程装备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明确提出建设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特色产业集群的目标任务,构建“345+N”产业发展格局,到2027年,船舶工业产值突破500亿元,造船完工量实现300万载重吨,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而作为我省三大沿江船舶工业基地中集聚造船企业最多、占用连片长江岸线最长、占地面积最多的池州市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正锚定“建成全国内河最大的江海联运绿色智能船舶制造集聚区”总目标,以船舶工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培育一个新的船舶产业集群,力争将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打造成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较为完备的“安徽船谷”。

南京上游最大修造集聚区 完工量占全省半壁江山
“今年上半年,我们分别出口到巴拿马和俄罗斯两条货船,每条载重3万多吨,造价1亿多元。”8月8日,在位于贵池区乌沙镇的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池州鑫飞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内,该公司董事长谢飞向记者介绍。
“去年,我们公司钢材用量4万吨,载重量18万吨。”谢飞介绍,今年共要建造11条船舶,由于近期高温天气,他们便采取错峰作业的方式,确保能够及时交付订单。
行走在船舶工业基地内,大型龙门吊犹如多米诺骨牌排列有序,一艘艘建造中的大货船摆开“巨人阵”,整齐排列在2890米的长江岸线上,蔚为壮观。
“目前,基地内共建成船台45座,可建造长度180米、5万载重吨以下船舶,备案产能130万载重吨。基地内7家企业均建有切割车间、喷涂车间、危废暂存库等车间,配有数控等离子切割机20台,400吨龙门吊2套、200吨左右龙门吊29套。”贵池区乌沙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刘晗介绍,2023年,基地共交付船舶30艘,已成为南京上游最大的船舶修造集聚区,年度造船完工量62万载重吨占据全省份额的半壁江山。
绿色智能船舶是采用先进绿色技术、智能系统和绿色设计方法,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和提高运营效率等目标的新一代船舶。
今年4月份,在池州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全国内河载重吨位最大的“油改电”散货船———“川川长江001号”下水交付,标志着国内内河船舶“以电代油”能源革命走入新阶段。6月,池州鑫飞扬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承建的两艘CCS级2000载重吨化学品船也正式开建,标志着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的整体造船水平和管理水平迎来新提升。

蓝色经济 绿色发展
“目前场地平整工作已完成,已进入桩基阶段。现在共有7台挖机、4台推土机、4辆压路机共同作业。”8月8日上午,在贵池船舶智能绿色智造项目施工现场,项目工程部长李志强边擦着脸上的汗水边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作为省重点项目的贵池船舶智能绿色制造项目位于乌沙镇乌沙社区,规划占地669.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21.48万平方米,其中标准化厂房约19.35万平方米(主要由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涂装车间、集配车间以及相应公用配套等设施组成),各类生产辅助用房约2.1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3.65亿元。计划2026年6月投产运营,设计年造船产能100万载重吨,年钢耗材量20万吨。
该项目的实施有何必要性?对未来基地的发展又有怎样的影响?对此,刘晗给出了答案。
“项目实施后,基地船舶分段加工部分将会实现‘7*24’小时工厂化生产,解决船台占用周期长、施工受天气因素影响等问题,大大提高造船效率,预计可缩短造船周期3—6个月的时间。第二,大幅提高了船舶智能制造的水平,现在主要靠人工,届时一些工序便可用机器替代,实现了造船业的提质增效。”刘晗介绍,其中作为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也是共抓长江大保护的需要,该项目对现有造船企业的相关加工工艺退至圩区内,长江岸线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进一步巩固,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优化,能够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
“项目实施后,原材料方面我们将会通过集采的方式进行,与大型原材料供应商去洽谈采购的话,基地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将会大大地缩减。”刘晗继续介绍道,初步估计在投产运营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的产值将会达到30个亿。

汇聚金融优势 助企“扬帆远航”
船舶制造是典型的周期行业,重资产、价格波动大,造船企业资金压力大。因此资金链也被视作企业的“生命线”,如何帮助企业减轻资金压力,高质量建设船舶修造集聚区?贵池区积极探索创新,发挥政府平台作用,汇聚金融优势,为园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贵池区利用平台资源优势,由金桥投资集团和鑫舸投资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池州金舸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实缴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金舸公司作为乌沙船舶工业基地经营性公司,负责船舶基地项目运营和资产管理。”刘晗介绍,目前,金舸公司发挥国资资本优势,多方筹措15亿元资金,用于贵池船舶工业基地基础设施提升和绿色智造项目建设。通过政府牵头加强资金链建设,引入供应链金融平台,为基地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也为贵池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中国造船正从沿海向内地纵深发展,长江两岸船舶工业基地、船舶工业产业园区层出不穷,各显神通。在安徽省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中,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在池州市贵池区布局船舶装备制造,该区发展绿色智能船舶修造集聚区将迎来重大机遇。该区也正在锚定“建成全国内河最大的江海联运绿色智能船舶制造集聚区”总目标,以船舶工业基地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模式培育一个新的船舶产业集群,力争将贵池船舶工业基地打造成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链较为完备的“安徽船谷”。(王兆 康歌)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