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生物制造”走向“生物智造”
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举行,“合肥倡议”发布
将在长丰县率先建起全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
8月28日,2024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
8月28日-29日,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举行,1000多名院士学者、企业家和投融资机构参与。现场成立了国内首个“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了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合肥倡议”和《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合肥。
打造高端平台 创引未来
餐厨废油能提炼为飞机燃料、工业尾气能转化成鱼饲料……这些变废为宝的事例,因为生物制造而成为现实。
近年来,生物制造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此背景下,8月28日,首届中国生物制造大会在合肥开幕,以“生物制造 创引未来”为主题。
8月28日开幕式开始之前,会场外的走廊里已经挤满了人。会场内座无虚席,就连放置音响的地方,都挤满了前来参会的嘉宾。
作为主办方之一,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告诉记者,尽管增加了参会席位,但开幕当天实际到场的院士专家、企业代表和投融资机构人数超1000人。“大家对这次大会的关注超出我们的预期。生物制造是当下炙手可热的赛道,很欣喜生物制造领域的专家和最出色的研究机构都来到合肥,共同商讨产业未来。”
谈及首届大会在合肥落地的原因,陈国强表示,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新产业在全国领先,量子信息等未来产业抢先布局,如今又将生物制造作为五大先导产业之一奋力发展。“在这里办会,是因为我们相信合肥的产业号召力,也相信合肥能够抢抓全球生物经济变革的新浪潮。”
本次大会由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合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专班(市发展改革委)、 科大硅谷服务平台公司、工业生物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微构工场、清控科创承办。大会按照“1+3+N”的架构,举办1场开幕式、3场主题论坛以及多场特色活动,旨在打造中国生物制造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资源对接平台、产业合作平台。
组建“智囊团”实力雄厚
开幕式上,国内首个“生物制造产业方阵”和“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成立,为生物制造产业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智囊团”。
记者从现场获悉,生物制造产业方阵联动了“政、产、学、研、用、金”等多方力量,行业内首批80余家企事业单位共同发起成立,将整合资源搭建合作平台,促进生物制造领域的供需对接、资金融通、技术革新和应用落地。
陈国强介绍,为了加强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业性和影响力,委员会聘请10位杰出的院士担任委员会顾问,同时邀请到39位专家加入委员会,他们的研究范围覆盖了生物制造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
会上还发布了“2024生物制造产业化优秀案例”,从全国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和企业中甄选出来的10项研发成果。其中,来自合肥的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围,他们的“维生素B5系列产品的生物制造”获评优秀案例。
用城市命名产业倡议
开幕式当天,还举行了系列产业对接和签约活动,计划设立首支生物制造主题产业基金,签约项目和基金总规模达百亿元级。
活动现场,生物制造产业方阵的成员代表们携手发布《聚力推动生物制造高质量发展——合肥倡议》,倡议各成员单位扛起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使命担当,强化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创新支撑,推动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成果转化,构筑生物制造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合力推动我国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用城市命名产业倡议,也代表合肥发展生物制造产业的决心。”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专班负责人张杰告诉记者,合肥规划在长丰县、高新区、安巢经开区等地区建设超2000亩研发中试集中片区和生产制造基地,推动生物制造领域创新创业主体集聚发展。
“我们发布了《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发展规划》,将在长丰县率先建起全省首个生物制造产业园。”张杰介绍,合肥市生物制造产业园区将建设小试平台孵化基地、中试平台加速基地、量产平台基地、检验检测平台基地等,全市层面计划到2026年,建设10家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5家以上行业引领型企业、建设3个以上国内领先产业园区,形成应用研发领先、创新转化活跃、产业主体蓬勃发展和产业生态健全地发展格局。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刘小容/文 高勇/摄 实习生 王碧海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