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安徽在全国率先启动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首创县域医共体,提档升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紧密型城市医联体,一项项改革举措,让群众“家门口”看病更省心、更便捷。
在六安市金寨县人民医院,63岁的患者肖大楚正在接受治疗。一个疗程下来,原本3000多元的医疗费用,他仅自付了140多元。
六安市金寨县人民医院 住院患者 肖大楚
还从合肥请专家给我们看诊,通过各种医疗补助、报销比例,对我们的家庭经济压力是非常小的。
作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试点县,针对以往医疗、医保、医药各个环节存在扯皮、脱节的问题,从2019年起,金寨县率先探索成立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用新的管理架构、管理模式统筹协调三医合作运行。
六安市金寨县人民医院 党委书记 吴杰
在卫健工委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建立了医保、医疗、医药部门之间上下贯通、左右协调、执行有力的管理体制,杜绝政出多头、互相矛盾的情况,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作更加顺畅。
今年初,金寨县卫生健康工委深化“三医”协同的创新做法,入选国家卫生健康委2023年度“推进医改十大新举措”。在阜南县,针对县域人口众多、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等问题,当地大胆“试水”,在县域范围内建设了3个紧密型医共体,覆盖29个高标准的乡镇卫生院、328个标准村卫生室。焦坡镇闫庙村村民韩综银前不久在乡镇卫生院做了一项难度较大的眼科手术。
阜阳市阜南县焦坡镇闫庙村 村民 韩综银
手术很成功,在外地也得好几千块钱,在家里只用了几百块钱。
阜阳市阜南县人民医院 党委书记 屈开新
我们创新实施了一组三区九分院的发展模式,32个人的专家团队,长期驻点帮扶,把优质医疗资源送到群众身边,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目前,安徽全省已组建12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59个县(市)全覆盖,服务人口数3757.8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2.4%。
安庆市太湖县徐桥镇茗南村村民 刘香来
以前我们到县医院做检查,前后花费大概一天时间,开支也比较大。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做,只要两个小时左右,大大节约了看病成本。
蚌埠市固镇县 居民 刘本侠
这次我回老家来看病,市里的专家能为我主刀。做过手术以后,我第一天就能下床了,恢复得很好。
安徽省还是全国最早探索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建设的省份之一。位于合肥市肥西县的安徽首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由安徽省与复旦儿科医院合作共建,在技术、管理、服务方面全面对接。
安徽省儿童医院(复旦儿科安徽医院)副院长 潮敏
我院牵头成立了安徽省儿童医疗联合体,现有129家成员单位,初步构建了“基层首诊、分级诊治、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就医新模式,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如今,安徽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县域内住院总人次超七成,基层诊疗量占比近60%。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 处长 孙家斌
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提质升级,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扩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看病就医问题。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