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办成一件事,安徽“新招”频出。
近日,安徽发布“高效办成一件事”2024年度新一批重点事项清单。今年第一批20个重点事项正“扬鞭快跑”,新纳入的10个重点事项紧随其后,高频、面广“化繁为简”,让人感受到安徽强力改作风,真情实意办实事、解民忧的坚实足迹。
在日常,企业的迁移登记、数据填报,群众的就医报销、社会参保、车辆报废,职工的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购房、公租房申请……这桩桩件件,是人们“牵肠挂肚”的操心事、“心头事”,每一件事虽小,却涉及面广,系着万千企业,关联着千家万户,办好办实并不容易。
小事何以办实?如何办好?考验着地方的执政能力、服务水准。只有拿出改革的精细“牛刀”,在细节上优化,在环节上压缩、流程上“再造”,让企业的迁入申请、迁出调档更便捷,让群众的医疗保险异地备案、直接结算一路“绿灯”,让个体在申请公租房时信息核验时能够“一键提取”……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一次办”成为常态,这样才能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留下群众好“口碑”、赢得市场的认可。
“高效办成一件事”,特点是“高效”,关键词是“一件事”。最大限度便民利企,将原本需要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办理的事项,通过集成办理、并联审批等方式,实现“一件事一次办”“一类事一站办”,安徽正是凭借政务效能的提升,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温暖了百姓的心田。
事实上,一件事、一次办,已渐渐成为安徽营商环境立起的一张靓丽名片,正吸引着企业、拉动着“邻居”、聚合着“伙伴”,让安徽发展的动能更足、引擎更强。
安徽加大跨省“牵手”力度,让越来越多的“好邻居”变为“合伙人”。这当中,一个个“跨省通办”的真招实策,就为企业跨区域合作、人才跨省流动、资源跨地域流通畅通了渠道、打开了窗口。
以滁州为例,当地就用好长三角合作机遇,推出了“一项目一专班”“24小时不打烊”“重点项目直通车”等服务新场景,贴心当好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店小二”,让“最多跑一次”改革跑出省,吸引江苏等地企业前来,推动园区合建,有效撬动了经济杠杆。
“一次办”为何招人稀罕?一件事一次办,贵在一颗诚心,关键做到了服务精准聚焦到企业、群众的需求上来。
如何“高效办成一件事”?聚民意、汇民智尤其关键。领导人员公开下访接访,各层级频频深入村民家中、走进田间地头、市场街头做足调研功课,安徽问需于民,找准了改革的切入点,把看似小、却关乎民生的大事解决到关键细节处。
比如,在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中,安徽不仅实现了人社服务、就医购药的便捷化,还将服务范围拓展到了政务、交通出行、文化体验等领域,真正做到了“一卡在手,服务全有”。
今天的安徽,企业无需再跑腿获取40个公章,一份无违法违规证明即可搞定;开办运输企业的办事时限也从20天大幅缩减至3天……安徽将企业的“心头大事”视为党委、政府的“首要任务”,其“进步”之路,体现在作风的“转变”之中,深深蕴含在每一步“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际行动中。
省委书记梁言顺指出,要求真务实、狠抓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大力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全省各地当进一步坚持从企业和群众视角出发,按照“全省一单”标准,加速编制“一件事”所涵盖的各个单项事务清单,在换位思考中推出更多让企业、群众“眼前一亮”的服务新招,让幸福感、获得感在细节中升温。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