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整理/王弘毅 制图/孙冠贤
近年来,安徽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勇于开展首创性、差异性改革,一批改革探索走在全国前列,一批试点示范在全国推广,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建言献策。
强化法治保障
擦亮金字招牌
营商环境,是一个区域发展的“金字招牌”和“亮丽名片”。去年以来,安徽推出新一轮营商环境提升举措,329个高频涉企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申请材料免提交,安徽全域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停留区域。
作为民营企业家,省人大代表姚和平高度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的优化。他认为,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已出台比较多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我省民营经济保驾护航,但还未上升到法规层面。为民营经济制定地方性法规,对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强信心、稳预期、增定力、激发创造力,促进全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姚和平建议制定《安徽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通过地方性立法,进一步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体制机制障碍,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他还建议增加各级人大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进行监督的规定,明确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至少听取和审议一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同时规定定期组织对民营经济促进条例等法规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们可以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以数字化赋能营商环境建设。”省政协委员、民进铜陵市委会主委吴永龙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塑造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安徽需抓住机遇,抢占发展先机。
吴永龙建议,建立健全跨部门数字经济专项体制机制,明确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让各方分工协同。同时,运用先进监管技术手段,将监管治理贯穿数字经济各环节,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吴永龙提出,围绕新基建要求,加快建设5G网络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标识解析体系,打造省级智能算力统筹调度平台等。围绕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强化要素、资源、政策供给,如设立专项产业基金、搭建产学研平台,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和生态主导型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全面深化改革
破解发展难题
破除发展瓶颈和壁垒,解决市场上的突出问题,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
省人大代表周耀是宣城市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骨干,他对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与竞争中产生的问题观察已久。他表示,当前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对于汽车零部件企业冲击很大,过度的降价降成本容易造成一些零部件企业偷工减料,导致产品寿命降低,影响行驶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治理这一现象和问题还是应采取改革的办法。
周耀建议,政府出台政策进一步鼓励和支持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通过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来降本增效,进一步支持相关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引进高端人才。与此同时,建议加大汽车“出海”力度,让更多国产汽车“走出去”,扩大销路,提升全球竞争力。
涡河是淮河第二大支流,也是亳州的“母亲河”。其发源于河南省尉氏县,流经河南周口,再经亳州市谯城、涡阳、蒙城至蚌埠市怀远县注入淮河。为更好地保护涡河水环境,省政协委员汤涌带来了关于构建豫皖两省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提案。他建议省政府及职能部门,推动建立豫皖两省跨界河流上下游联动、左右岸协同的联防联治机制,地市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深化上下游会商研判预警和执法联动,建立健全日常联络、风险管控等工作机制,构建完善交界水域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时掌握交界水域水质变化情况,共同推进跨界河流和行政边界地区环境污染综合整治,让生态环境保护从“各管一摊”向“共挑一担”迈进。
融入国家战略
提升发展能级
近年来,安徽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牵引,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向更高水平迈进。
滁州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拥有区位交通便捷、生态资源优越、内陆腹地广阔、工业发展有基础等多重优势。省人大代表杨乐来自滁州来安县,在他看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将推动滁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集聚配置要素资源,进一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升发展能级。通过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滁州可以引进更多高端产业和创新资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杨乐建议,滁州市要加强规划衔接与空间布局优化,依据自身在长三角地区的区位特点及发展需求,深入研究并尽快细化空间规划;推进连接通道、交通枢纽、省际毗邻区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抢抓产业转移机遇,加强产业合作与转型升级;与长三角地区的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科技创新合作关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人才支撑;全面对标沪苏浙先进营商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与服务水平。
港口忙、贸易兴。近年来,安徽将芜湖港作为“向海而兴、借船出海”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大力畅通道、联网络、强枢纽、促联运。致公党安徽省委会带来了主题为“建设长三角区域世界大港、打造安徽对外开放新窗口”的集体提案,建议以芜湖市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为契机,加大芜湖港投资力度,提升枢纽能力,为安徽外贸企业出口构建高效出海通道。
提案中提出,在裕溪口港区滚装码头、裕溪口大宗散货中心、三山港区综合码头等项目基础上,支持芜湖港进一步开展汽车、大宗商品等重点产业、重点货类专业化码头建设,有效提升物流保障能力。从省级层面推动与沪苏浙建立港口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水水中转、铁水联运等方式,高效衔接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沿海重要港口,融入全球航运网络,提升芜湖港外贸航线的覆盖面和吸引力。
港口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战略意义重大。提案中还提出,统筹全省港口资源要素,划分优先发展港区、特色发展港区,促进全省港口错位发展,避免同质竞争。组建安徽港铁集团,建成集港口和铁路物流领域投资、建设、运营、管理为一体的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物流龙头企业,打造全国多式联运和物流降本增效的创新样板。(记者 王弘毅 彭园园)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