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扬州仪征市委编办坚持高标准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通过健全组织架构、优化工作机制、强化资源保障,为全市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体制机制保障。
健全组织架构,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一是构建高效指挥体系。设立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应急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全市防灾减灾救灾、应急管理等工作,建立分工协作、防救结合的指挥体系。二是优化执法体制。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与应急管理局实行一体化执法体制,执法大队下设4个中队,局安全生产基础科、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科同步开展执法工作。三是规范基层应急机构建设。各镇均设立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办公室,园区设立应急管理和生态环境局,负责辖区内应急管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协调、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在区域范围内的专业执法、联合执法,指导村(社区)委员会做好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相关工作。
优化工作机制,推进协同高效履职。一是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督促部门及时规范认领权责事项,确保各部门实际承担的职责与权责清单一一对应,强化权责清单对权力运行的制约作用。二是制定执法事项清单。对照应急管理部门“三定”规定、行政权力清单,梳理形成市应急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明确215条行政执法事项的名称、职权类型、实施依据、实施主体,进一步明晰权责界限。三是创新基层执法模式。试行“派驻执法+委托执法”工作模式,即一个片区设立一个中队驻点,抽调相关乡镇、园区执法人员合署办公、联合执法,承担所辖区域安全生产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强化资源保障,壮大应急救援力量。一是市级层面提升保障力度。加大对应急管理领域编制调剂力度,优先保障应急管理领域用编计划。二是园区层面建强专业队伍。扬州化学工业园区辖区内有90余家化工企业,为保障监管力量,在化工园区内设立危险化学品专业执法队伍并配齐人员力量。三是镇级层面下沉执法力量。明确每个镇不少于5名执法人员,为各镇配齐应急管理执法力量。同时,采用“全日制脱产学习”“封闭式培训”等方式,对基层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全流程实战培训,提升执法水平。(拟稿人:李倩倩)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