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近期,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联合省委金融办、安徽金融监管局、安徽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发布《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旨在强化金融要素保障,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升级,助力安徽向农业强省迈进。
3月18日,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新闻吹风会上,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发布并解读了《实施方案》,联合发文单位代表发言并提出工作要求,商业银行代表介绍了落实情况与下一步计划。
《实施方案》借鉴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的理念,创新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产品和模式。通过建立浮动利率定价机制完善供应链金融服务、深化数字金融赋能、推进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等举措,构建银企长期共赢合作模式推动地方优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促进乡村产业和金融机构共同发展。计划在未来五年,力争全省涉农贷款增速持续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保持全国领先地位,形成“共育一方产业、带富一方百姓”的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格局,强化产业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
根据方案,我省将围绕促进“金融五篇大文章”与乡村产业振兴深度融合,创设“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服务方式,推广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应用等方面开展重点工作。
在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方面,我省将以乡村产业需求为导向,商业银行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签订“贷款合同+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开展全面业务合作。同时银企双方友好协商,积极探索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浮动利率调整模式,根据农业产业发展阶段合理设定利率明确利率调整机制,精准确定调整锚点、定价标准、变动频率和支持对象,实现银企共同成长。此外,构建“1+1+N”综合金融服务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涵盖资源共享、品牌培育等的一揽子综合服务,支持涉农企业融资,助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在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方面,我省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将上下游产业链成员纳入金融支持体系。商业银行针对整个供应链企业提供批量化授信方案,与龙头企业共同管理贷后风险,保障产业链金融稳定。推动供应链金融评价创新,从“主体信用”向“数据信用”拓展,开发“脱核”、信用等新型金融产品,尤其是将农产品应收账款、仓单、订单融资、物流金融服务等长期难以突破的短板纳入支持范围。鼓励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推进“农业保险+一揽子金融产品”试点,提升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水平。
在推广乡村信息平台应用方面,我省将鼓励商业银行与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等联合建模,运用隐私计算技术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实现综合金融服务。积极推动中小微企业支付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用,将资金流数据作为授信审批参考,创新信贷产品。支持商业银行打造数字化一体化平台,整合数据信息,对接政府公共数据,为产业链提供标准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质量。
目前,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围绕地方特色完善产品体系,在多个乡村特色产业链中开展创新实践,为众多链上企业和农户提供授信资金。光大银行合肥分行积极服务种业振兴,打造富民产业品牌,构建乡村振兴全链服务生态。省农信社推动霍山农商行落地支持霍山黄芽乡村产业振兴计划,通过银企合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增收增产,形成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未来,安徽省各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金融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共同发展计划”实施方案》各项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为乡村产业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强大金融力量。
本次新闻吹风会由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省委金融办、安徽金融监管局、安徽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农村厅等多部门共同举办,中国银行安徽省分行承办。(记者 徐慧媛)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