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创新“三联”机制助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访问次数: 146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4-10

[字体: ]

福建省厦门市翔安区创新探索多方联商、三水联治、三措联管的“三联”机制,助力全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

“多方联商”合力推进。一是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农业农村局、住建和交通局、生态环境局每季度或按需联合召开工作会议,协调解决存在问题,打破各自为政工作局面,推动水环境治理由过去的“条”为主 、“块”为辅转向“条块结合”。二是明确工作运行机制。印发翔安区河湖长制成员单位职责等文件,建立联合巡河制度,明确河长办为统筹协调平台,水务、环保、城管、农业农村等涉水部门共同联动,持续完善监督考核等制度。三是健全督办治理机制。会同区委效能办、区政府督查科制定翔安区河长制工作问题整改监督机制,专项督查流域水质提升和入河排口整治工作。

“三水联治”协同增效。一是细化污水共治履职清单。区级、镇(街)、村(居)三级细化区分首环、中环、末环实施污水治理履职工作清单,明确规范标准,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二是规范微水分治协同。编制翔安区农村受污染小微水体基本情况表,协同开发“小微水体管理系统”,明确各镇街配合管理责任,对全区175处小微水体实施星级评定,倒逼小微水体周边责任辖区环境整治提升。三是加强中水“回补”保障。会同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工信等部门编制三大水系补水项目,规划专用管道每日将再生水回补至九溪等流域。探索水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进一步实现污水全域收集、净化处理。

“三措联管”规范治理。一是制定联管单位入河排口分工图、整治措施责任表和督查评价考核卷,明晰市、区、镇(街)三方落实责任,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点,明确整改内容、时限、责任人等。二是运用卫星地图、数字化摸排、无人机航拍等方式排查各类入河排污口,对有排水的排口进行两轮全覆盖监测。三是将流域水质改善情况列入镇(街)、部门、国企党政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创新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包干的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机制。 (拟稿人:陈乐)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