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蝶变绘就幸福景

访问次数: 29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4-24

[字体: ]

    发源于肥西县紫蓬山脉的派河是巢湖的重要支流,也是引江济淮的重要输水通道。

  近日,记者走进肥西县上派镇滨河公园,只见派河两岸绿树成荫,河面波光粼粼,不少市民在这里散步。派河岸边有亲水景观廊道,入城桥下还建有篮球场、游乐设施等,成为人们运动休闲的好去处。

  “河水清了,河岸绿了,空气清新了。”家住派河附近的居民李阿姨说,过去可没这样的好环境,“以前总能看到河面上漂浮着垃圾,河岸两旁杂草丛生,水体浑浊不清,有时散发出阵阵异味。”

  如今这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模样”,得益于近年来合肥市对派河流域的综合治理。

  2022年3月,合肥市启动“派河行动”,集结水务、生态环境、城乡建设等部门,围绕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等,列出问题清单逐一加以解决。

  3年多来,合肥市聚焦派河全流域排口、泵站水质,顺藤摸瓜,向上游溯源,找出并解决污染源;重点对派河上游苦驴河段、派河干流下游汇入口及排口实施生态化改造,通过恢复岸线自然形态、修复水域空间等措施,提升了岸线稳定性和自然过流能力;创新运用“河长+智库”模式,邀请中国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全程参与治理方案设计,全程参与“派河行动”。

  2024年3月,派河治水项目入选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项目。目前,该项目施工正有序进行,预计今年8月整体工程竣工。

  “该工程建成后,可使祁小河、桃花潭等10条派河支流的生态岸线比例全面提升。到今年6月,派河两岸亲水圈覆盖率可达到95%,流域内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合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

  派河生态环境的蝶变,正是近年来我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

  我省突出标本兼治,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更加深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稳中趋好,江淮大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2024年,我省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9项生态环境年度指标,其中,空气质量约束性目标为近3年来首次全面完成;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7%,好于年度目标8.2个百分点,连续2年在90%以上;长江、淮河、新安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分别为93.8%、86.7%、100%;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3.7%、连续5年稳定在90%以上。(记者 罗晓宇)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