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5亿元,同比增长6.2%。一季度安徽GDP同比增速为近三年来最好水平。
也正因为如此,4月21日下午,省统计局在发布今年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时特别用了“全省经济起势有力”的表述。
首季安徽主要经济指标“好于上年全年”“好于全国”,这两个“好于”对提振发展信心、提振各方对安徽的发展预期都至关重要。
安徽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颇受关注的省份,每一月、每一季的经济运行都需要力争向上,因为当下的安徽,正处在奋力往前赶的关键发展阶段。
近三年来最快增速
今年一季度安徽生产总值6.2%的同比增速,高于去年全年0.4个百分点,更比去年同期5.2%的同比增速高出1个百分点。
是哪些因素助推了经济的加速增长?“原因是综合性的,比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全面加快,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省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陶宗华分析道。
政策效应的推动,是另一个重要原因。去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有效落实存量政策、加力推出增量政策的重大部署,今年中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一些政策措施加力增效,极大地提升了信心,改善了预期,激发了发展动能。
从消费看,截至3月底,我省累计使用汽车置换补贴资金7.4亿元,家电消费品补贴资金9.1亿元,手机、平板、智能手表补贴资金3.9亿元,带动相关商品销售快速增长。
从投资看,随着中央各类资金加快使用,一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4.1%、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70.3%;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7.2%、贡献率达24.9%。
从房地产市场看,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作用下,商品房销售面积降幅由上年全年的17.8%收窄为2.3%。
从市场预期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民间项目投资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
透过今年一季度的全省经济数据,能看出“动能”与“信心”这两个关键词。
比如,透过民营经济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信心的恢复。一季度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5%、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增长10.4%,高于全部项目投资增速1.6个百分点。
消费增速长三角第一
扩内需、促消费,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我省消费形势怎么样?
据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需求指标看,潜力加快释放,安徽加力扩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积极争取国债资金30亿元,截至4月14日已使用29.7亿元,带动销售额243.6亿元。
从发布的消费数据来看,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较去年全年提高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9位、长三角第1位;其中限额以上计算机、通讯器材、新能源汽车、家电零售额分别增长70.9%、69.8%、49.3%、19.1%。
“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结构不断改善,消费政策效果显著,是一季度安徽居民消费的显著特点。”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总统计师童晓莉说。
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224元,居全国第11位,在中部地区排位靠前,同比增长4.9%。八大类消费支出“七升一降”,人均交通通信、生活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同比分别增长14.8%、11.0%、10.3%,仅居住类消费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出现下降。
聚焦提升服务品质、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安徽进一步挖掘基础型消费潜力,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增加了新型消费供给。
从消费结构来看,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2884元,同比增长6.5%,快于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1.6个百分点,已连续2个季度超过居民消费增速,其中文化娱乐、休闲保健等消费支出快速增长是主要原因。居民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39.9%,比上年同期上升0.6个百分点,这既是当下安徽人均生产总值接近1.2万美元这一发展阶段的一大特征,更显示出服务消费在提振消费中的潜力空间和重要作用。
自“两新”政策实施以来,全省各地出台了多项举措,优化服务流程,有力带动了消费持续回升向好。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4.8%,其中居民人均汽车消费支出增长9.5%,为近年来最高水平;人均手机数码等产品消费支出同比增长29.2%。全省多地发放专用消费券促进文化旅游消费,叠加节假日因素,一季度全省居民人均团体旅游、景点门票、文化演出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3.6%、18.3%和47.2%。
高技术制造业涨势好
经济结构向优向新,是一季度经济的另一大特点。
我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优势,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2.6%、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1%,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汽车产量76.2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37.9万辆,分别增长18.2%、83%,总量居全国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产量分别增长1.1倍、19.5%、18.2%。
“向新力”还体现在现代服务业上。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8.8%、居全国第4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行业分别增长38.8%、21.4%。
“总的看,一季度全省经济平稳向上、稳中有进。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有效需求不足、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仍较突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较大压力。”陶宗华认为,下阶段,要充分发挥科创产业融合优势,扎实推进各类政策落地见效,稳定预期、激发活力,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