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委编办从体制机制创新和机构编制管理入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区域统筹、动态调整、规范管理,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机构编制保障。
聚焦于“精”,推动核编精准高效。一是强化专题调研,掌握全县中小学及幼儿园班级数、教师在职数等信息,结合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对教职工编制实行“一年一核、一校一核”。二是聚焦常住人口、出生人口、流动人口等变量,对学校和编制需求开展分析研判,审慎布局小规模教学班,优化基础教育师资结构。三是联合教育部门制定青田县学校教职工编制核定实施办法,明确中小学校各学段班额基础人数等标准。根据学校规模细化生师比、班师比结合等编制核定标准,适当降低小规模学校班师比核定比例。
着力于“活”,赋能教育均衡发展。一是调整中小学校布局结构,扩大职业教育类学校规模,对办学规模急剧萎缩的学校,加大撤停并转力度。二是建立“教育编制周转池”,按照“急需先用、应保尽保、配优配强”原则,将编制资源用于人才紧缺、人员结构矛盾突出的学校。三是以县域为单位统筹编制资源,从严从紧核定小学编制数,逐步消化超编存量。加强教职工编制跨学校、跨学段调剂力度,解决学科教师分配不均或教师脱产培训等造成的短期缺员问题。
立足于“实”,落实编制长效管理。一是明确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专编专用,严禁挪用、挤占和截留。强化编制使用效益评估,依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平台,加强教育编制动态监测和跟踪预警,与组织、教育、财政、人社等部门通力合作,推进信息共享、数据互通。二是结合教育部门申报情况和年度县域教职工编制核定数据,制定具体用编进人计划。保障人才引进用编需求,加大教育人才招引,通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定向招聘等方式补充专任教师。三是规范公办幼儿园劳动合同制教职工管理,深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推广后勤和教辅岗位劳动合同制用工模式,逐步压缩使用编制的非教学人员比例。(拟稿人:王雅颖)
信息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