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新平:“综合查一次”何以深得“企心”?

访问次数: 27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5-07-10

[字体: ]

    “原来,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随意检查令企业经营者不堪其扰。如今,多部门执法检查联合上门‘综合查一次’,迎检频率大大降低,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搞生产经营。”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多名企业经营者对这种新模式拍手叫好。

  “多头”“重复”“随意”……这些行为无端增加企业负担、拉低运行效率,更让企业不堪重负。从过去的“不堪其扰”到今天的“拍手叫好”,芜湖做对了啥?

  今年初,安徽把芜湖确立为全省“综合查一次”改革唯一试点城市。半年过去了,“疗效”如何?数据表现得最为直接——一段时间内,当地减少检查次数4040次,较改革前减少59.56%。减少检查次数、提升执法质效,企业拍手叫好,满意指数持续提升。

  “综合查一次”改革,这是安徽省委主推的改革事项,也是芜湖改革领域的“一把手”工程。从推出“芜湖版”管理办法,到编制工作手册,再到在全省率先以规章形式出台《芜湖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试点推行以来,芜湖种好这方“试验田”,通过实打实减少针对企业的检查频次,为企业真减负、减真负,带来的变化让企业可感可及。

  从“扰企式”监管到“无感化”服务,“综合查一次”改革无不直击当前的一些痛点。企业扎根市场,每天面对的事项千头万绪,不仅要投入精力搞研发、抓生产,还要争分夺秒开拓市场,生怕慢了节拍。

  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稳脚跟,本身就不易。如果再忙于应付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迎来送往,就会浪费大把好时光,形成额外负担。

  安徽在芜湖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试点,就是要从小范围切入,通过有效试验,积累经验,由“试验田”向“大田耕作”推进,让全省更多企业共享到改革的红利。

  “亮码入企”,成为“综合查一次”改革的亮点。无码不入企,入企必亮码——扫码入企全程追溯,让入企的行政检查在必须必要的条件下进行,芜湖的这一创新,推动执法全程晒在阳光下,有助于防范可能出现的随意检查、无节制检查等乱象,以科技手段规范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改革之难,难在打破部门藩篱、破除执法惯性。

  安徽在芜湖种下“综合查一次”改革“试验田”,是动了真格。从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部署“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改革,提出要全力助企纾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到省委领导在芜湖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明确提出要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上再加力,持续深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层层加力,动态推进,安徽推动执法改革向纵深延伸,足见对企业的重视,对营商环境的关切。

  改革之效,则见于企业得以卸下“迎检”重负,轻装上阵。

  如何做到让企业家可感可及?无事勿扰,有求必应,即便是检查工作,也需要把对企业的干扰降到最低。怎样降?芜湖有招!从“单一查”向“联合查”、“随意查”向“规范查”、“全覆盖”向“精准查”、“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芜湖将原有的2284个单部门事项整合为695个多部门联查场景,使监管既显力度更显温度。

  芜湖的探索不止于“少检查”,更在于“巧服务”。比如,当地根据企业经营状态、综合信用评价、监管执法信息等要素,精准赋分画像,建立“白名单库”,对那些高分企业无事不扰,而对于存在问题的企业能在线整改的则在线上监管,让“无感检查、有感服务”真正照进市场的各个角落。

  “综合查一次”,企业说好,就是真的好。这启示各地,优化营商环境,关键是要把企业的服务做实做细做好。涉企检查能减的就减,能并的就并,让“综合查一次”结果互认。

  安徽在芜湖的这项探索,企业给出好评,其经验值得总结,期待在更广范围内推广,让改革的成效惠及全省更多企业,让“有效监管”与“有感服务”托举江淮经济航船行稳致远。(古风)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